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文旅融合促土家乡村振兴,数字拾遗展民族文化新风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作者:彭莉君

为传承非遗文化,感悟民族精神,深入了解民族非遗文化在促进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探寻数字拾遗赋能非遗文化传承的新思路,7月6日至7月10日,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赴湘西里耶“弘扬土家千年文化,绽放非遗绚烂之花”暑期实践团前往湖南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开展为期5天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期间,实践队员利用VR技术、线上直播、全景拍摄等方式传扬土家非遗文化,调研里耶秦简博物馆,与土家音乐人粲粲、土家织锦传承人刘代娥老师、土家织锦协会副会长黄立俊老师深入交流,探讨非遗传承新想法,并走访土家村落——岩冲村的村民,在调研与实践中了解土家非遗文化及其发展现状。

千年古镇展新颜,线上直播话非遗,全景拍摄博物馆

以科技赋能激活土家族文化在传承保护中的“新活力”,以文旅融合赋能土家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新潜力”,7月7日,实践团第一站到达湘西四大古镇之一——里耶古镇。

里耶是土家族发祥地之一,是全国土家语言保存得最完整、土家民俗最浓郁的地区,有“土家族原生态文化遗产博物馆”的美称。

行走在特色鲜明、古色古香的石板巷中,团队利用全景相机和无人机为古镇全方位拍摄街道、建筑全景图,360°展现古镇全貌。同时,团队将直播技术与非遗结合,在哔哩哔哩开展了首场“沉浸式”线上直播活动,以直播探店、访景、聊天交流等多种方式,从历史、建筑、文化习俗等多元角度展示、介绍、讲解土家非遗文化。

图为实践团线上直播。

接下来,实践团出发前往里耶秦简博物馆。二十一年前,三万七千余枚秦简在这里横空出世,为我们打开了一部解读秦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重要内容的百科全书,也让尘封了两千多年的那段历史渐渐浮出水面,变得触手可及。

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成员们认真听取了里耶秦简的历史,透过斑驳的简牍、各类藏书物品和珍贵青铜器,了解了波澜壮阔的秦朝历史,团队成员们都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同时,实践团成员利用全景相机按照游览顺序全方位拍摄馆中的每一个展览室,并对其中的展品、雕像、特色建筑进行单独拍摄和特写拍摄。当日实践结束后,团队成员将利用VR技术,结合拍摄图片,制作“数字秦简博物馆”网站。通过该网站,用户可以在手机或电脑上观看线上秦简博物馆的真实场景,身临其境地参观每个展室,点击展品、雕像便能看到其高清图片及文字介绍。

舌尖探秘土家味,语言诉说非遗魂,文旅创新融古今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7月8日,实践团首先抵达土家民特小吃店,在店主的带领下共同学习了土家特色小吃油粑粑、冰凉粉和米豆腐的制作方法,认真聆听店主对血板鸭、灌顶鸡等土家特色美食的介绍,最后,团队成员亲手制作了土家特色小吃——米豆腐。

根据店主的讲解,制作米豆腐要经过选料、磨浆、蒸煮、加料制作等过程,实践团一边聆听店主的介绍,一边认真观察学习。店主告诉实践团,若想做出香气扑鼻、口感细腻的米豆腐,制作过程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需要一定的耐心和细心,在制作的整个过程中都得时刻关注米豆腐的变化,以确保米豆腐的质地和口感。

“从入口到入心,味道可以延续,记忆就会一直在,它不仅是物质文化,还蕴含着多种精神文化。”当地一位食客感慨。

听完店主的介绍,亲手制作米豆腐后,实践队员不禁也发出同样的感慨:“特色小吃和特色美食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土家族人民的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代表着他们对食物的热爱和对传统的执着。”

在岩冲村这个酉水河畔典型的土家族聚居的村寨里,土家族人口占95%以上,土语沿用至今。在这里,实践团针对土家语的使用现状,开展了线上调查、线下走访双线调研。

据了解,土家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语言文化只能靠口口相传。由于现代化进程加速,语言环境的变化,即使在岩冲村这个土家族聚居的乡村,受访村民也纷纷表示:“村中年轻一代只能勉强听懂土家语,却不会用土家语进行交流;多数的少年儿童已经不会讲、听不懂土家语。”此外,现今村民们使用的土家语也正在面临着“土语汉化”危机。

在当地村民的推荐下,实践团采访了杨再乾老师。自退休以来,杨老师一直投身于土家语保护的工作中,致力于将土家语文字化,历时多年著就《析释土家族语法》。作为土家族语言学习工具,《析释土家语语法》涵盖了土语的基本语法、句型结构、发音、句型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土家族语言学习资料的空白。

“只有真正实现土家语的文字化,有了文字记载,才算是为土家语的传承搭了桥。”71岁高龄的杨老师说着一口流利的土家语,坚持不懈地推动土家语的保护。

图为实践团采访杨再乾老师。

古老建筑不住了、民族服饰不穿了,还有博物馆保存这份记忆。但语言没人说就消亡了,民族特色食物没人做就失传了,再难挽回。使用和传承是对少数民族语言和特色食物最好的保护,谁不眷恋一茶一饭、一言一语的光辉?味道可以延续,记忆就会一直在;语言可以传承,温情就会一直在。

服饰里看土家美,织锦中显非遗魂,土家文化“惹”人醉

为弘扬土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织锦,7月9日上午,实践团来到织锦体验馆,拍摄织锦宣传视频,宣扬土家织锦文化。

拿起自己亲手编织的“西兰卡普”,织锦讲解员向实践队员讲解了其中针与线的勾勒手法、图案内涵、织锦的来源和历史。在讲解员耐心地讲解下,实践队员聆听学习了织锦的来源、历史,了解到织锦对于土家族人民和土家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为了更深入地感受织锦技艺,实践队员亲身体验了织锦过程。腰间绑上绑带进行固定,脚踩住下方的踩棍,双手则需要利用线勾进行剥线、穿线……实践队员表示:“将踩棍踩下去需要很大的腰部力量,挑线穿线则需要灵活的手法和细致的眼神,并且织锦采用的是反面织法,无法看到正面图案。”这些都凸显了织锦工艺制作之困难,也更能反映出土家族妇女的勤劳、灵巧与聪慧。

图为实践团成员体验织锦。

下午时分,实践团来到惹巴拉古寨。“惹巴拉”本意为“土家族王走过的路或是玩耍的地方”,现土家人称之“美好和美丽的地方”。惹巴拉古寨,是武陵山区原生态土家族文化保存最完整、最活跃的地域,是全国56个民族中绽放的一朵绮丽的土家之花。

以弘扬土家族服饰之美为目的,实践团成员身着土家族传统服饰,直播解说土家族传统服饰,拍摄微电影、微视频、变装视频等宣传视频。据统计,当日直播累计时长近100分钟,吸引千余人观看。

音乐律奏非遗韵,织锦美彰非遗魂,非遗传承共携手

7月10日,为进一步了解土家音乐文化和土家非遗织锦文化,实践团采访了土家音乐人粲粲老师、土家织锦传承人刘代娥老师和土家织锦协会副会长黄立俊老师。

实践团采访了土家音乐人粲粲老师。土家音乐是民族音乐的一部分,但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包括其独特的乐器、歌曲和舞蹈形式。粲粲老师强调:“音乐在土家人民生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奋斗精神、乐观向上的态度,以及团结互助的精神的真实体现。弘扬土家族音乐,也就是在弘扬土家族积极乐观、不断奋斗的民族精神。”

随后,实践团拜访了织锦传承人刘代娥老师。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家族织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织锦工艺大师,刘代娥老师12岁便跟随祖母学习织锦技艺,在四十余年的织锦生涯中,她承传家艺,又能博采广积,推动织锦技艺不断发展并取得突破——摸索出了双面双色图织锦的织法的同时,致力于保护和弘扬土家织锦的独特魅力,创办土家织锦传习所义务传授织锦集土家族传统织锦百余幅。

刘代娥老师向实践队员强调了土家织锦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她说,织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土家人民对自然、生活和传统的热爱与致敬。对于这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来说,每一个织锦图案都是他们的“文字”。通过织锦,土家族的历史、信仰和价值观都得以传承和表达。

面对团队成员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支撑着您不断克服困难,推动织锦技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突破?”她微微一笑:“作为织锦传承人,我们创新的是技术和方法,传承的是态度和精神。”

最后,实践团采访了土家织锦协会副会长黄立俊老师,她是土家织锦技艺的研究者和推动者。在采访中,黄老师更多地强调了土家织锦传承的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她认为,土家织锦技艺需要与现代的技术有机融合,以现代科技赋能土家织锦技艺。当自动化设备和机械工具与土家织锦有机融合,繁琐重复的手工操作被替代,生产效率便会得到提高。此外,土家织锦技艺的人才缺失,织锦图案设计、织锦技艺高超的人才更为稀少。

土家织锦技艺的传承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长期的坚持和努力,需要培养新一代的织锦艺术家,并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大家共同携手,积极开拓土家织锦产业的市场”。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黄立俊老师。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传承优秀文化、站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多民族文化繁荣,是每个人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实践团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以数字科技赋能非遗文化传承,带动土家非遗文化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践结束不是终点,笃行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实践团将永远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76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南京学子三下乡:青年科学家筑梦田园,蝴蝶为翼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7月24日下午,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暑期实践队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休闲农业研究所进行实地调研。到达休闲农业研究所后,实践队员与唐楚飞老师进行了深入的座谈。首先…… 张悦 南京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信控学院学子探访副食行业智能化变革之旅

信控学院学子探访副食行业智能化变革之旅在这个智能时代,物流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2024年暑期,以三下乡为契机,我…

湖北民族大学法学院举行“中秋法韵情,月满法微明”文艺晚会

本网讯(记者张吴凤仪曾瑾晗/文)9月16日,为共度中秋佳节,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和凝聚力,湖北民族大学法学院于五环体育场举行…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师本2301班举行教师节感恩活动

9月10日,晨曦初照,第四十个教师节的序幕缓缓拉开。这是一个属于我们全体师生共庆的节日,在此之际,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

湘潭大学三院联办2024年第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

2024年9月14日,湘潭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学院及环境与资源学院联合,于南山八阶梯教室举办2024年第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旨在强…

军训特辑|迷彩青春,热血铸魂 ——2024级人文学子军训进行时!

骄阳似火,青春如歌。9月9日,人文学院2024级新生正式开始军训生活。军训场上,整齐的队列、嘹亮的口号、坚定的步伐,构成了一…

最新发布

河海学子暑期三下乡:个人心得3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也是讲好“大思政课”的教学资源宝库。为深入挖掘各地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助推扬州地区红色资源的优化利用与江苏省“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的建设推广,助力高校思政…
【暑期实践育人】走访增长认知 创新服务发展
动科学院赴陕西榆林绒山羊产业暨红色文化调研团前往榆林市榆阳区、横山区、靖边县等多个县区,对当地特色饲草资源及陕北白绒山羊养殖情况进行系统性调研。近日,队员们继续前往榆林市绥德县进行调研。据不完…
【暑期实践育人】发展一个产业 服务一方群众
8月1日,动科学院赴陕西榆林绒山羊产业暨红色文化调研团甘肃分队在指导教师杨雨鑫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庆阳环县陇羊新泽养殖有限公司、中盛羊业发展有限公司参观调研,了解环县羊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学习现代化…
河海学子暑期三下乡:个人心得2
通过积极参与本次暑期红色社会实践,我通过撰写采访稿、与相关红色纪念馆负责人交流对话、撰写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等形式充分调研江苏省红色资源以及相关“大思政课”基地的有关举措,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国革命的…
河海学子暑期三下乡:个人心得1
为探索大思政课视域下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模式与路径,于2023年暑假期间,我与团队成员前往了常州三杰纪念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南山公园、扬州博物馆、太仓博物馆等地开展社会实践调研。在参观调…
采访纪实:追本溯源访太仓,铭史承志建思政
2023年7月12日,河海大学“以红溯源”江苏“大思政课”资源调研实践团前往太仓博物馆开展调研,对太仓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陆玲宇进行深度采访。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太仓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陆玲宇首先,非常感谢…
落地红杨山,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大学生网芜湖9月5日电(通讯员孙鑫嵘)稼穑桑麻,蛙声蝉鸣,6月30日,安徽师范大学地旅学院“追寻红色足迹,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队落地芜湖市湾沚区国家级生态镇-红杨镇的红杨山汽车体育公园,实地考察红杨山…
采访纪实:追本溯源访广陵,铸魂育人建思政
2023年6月30日,河海大学“以红溯源”江苏“大思政课”资源调研实践团前往扬州博物馆进行调研,对扬州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张晨进行深度采访。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扬州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张晨黄宜涵摄你好,我们…
学海净和洁,学子思和学
学海净和洁,学子思和学。西南石油大学是石大学子梦想起航的地方,思学楼是广大石大学子拼搏奋发的乐园。唯有让思学楼保持干净与整洁,老师才能讲的舒心,学生才能听的兴致勃勃,学的一丝不苟。此次活动的开…
红色宣讲我先行,红色精神伴我心
为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实际行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落实,进一步促进青少年对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和精神深入了解,2023年7月18日上午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