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重外学子“三下乡”实践纪实:黔江文化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

来源: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英语学院 作者: 冯彧 吴浪 谢佳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深刻领会时代伟大变革中党的二十大精神,7月14日-18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英语学院“黔”绻民族文化,“江”达新村正能实践团在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开展了为期五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活态传承,非遗不遗

为了解后河古戏非遗文化现状,重庆外语外事学院“黔”绻民族文化,“江”达新村正能实践团在濯水古镇公共文化中心工作人员带领下来到重庆市黔江区濯水大道34号。在炎热的环境下,实践团成员仍然认真工作。实践团成员分为三个小组,就参考文献提前准备好的问题分别采访濯水后河戏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徐余清、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龚继明以及渔鼓表演者余恒渊。后河古戏两位代表性传承人向实践团成员讲述了濯水后河戏的历史演变、唱腔特色、走台动作,提供了相关图像资料。实践团了解并记录下如今后河古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面临的部分困境:缺少发展资金、难觅继承人、宣传力度不足。于是,实践团成员邀请徐余清女士与余恒渊老人参与团队公益项目——濯水宣传片拍摄,实践团成员力求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宣传后河古戏文化。现场,濯水后河戏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徐余清手把手教授实践团成员走台、翘兰花指等舞台动作,一字一句地教唱古戏折子戏唱段。实践团成员在体验学习、交流互动中切实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沿着后河声声慢,实践团成员们来到濯水镇三门社区石鸡坨土陶制作工坊,通过采访非遗文化传承人刘海龙老师,体验土陶制作过程等,实践团成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非遗传承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石鸡坨土陶制作技艺起源于宋代,迄今为止已流传上千年。刚踏进大门,伴着烧窑的温热,刘海龙老师正在采泥,酸甜苦辣涩,刘老师都需要用舌尖品味把控,不同的味道则适用于制作不同的器物。该技艺制作工序主要有采泥、粉粹、沉淀、炼泥、拉坯、上釉、烧制。分为7个大步骤和72道小序。其实用性和灵活性远超于机器制作工艺品。其成品造型古朴优美,线条流畅,畅销于渝东南地区,现今已走向日本、韩国等国家,是武陵山区传统工艺振兴的重要载体。

刘海龙老师已从事土陶制作二十余年。2015年后,随着国家政策的帮扶,他选择从务工地回到家乡,继承父辈的手艺。如今,刘老师的传承人有来自家族年轻一代的小辈、黔江区旅游职业学院的学生以及一名五十余岁的贫困户。其中,他特别指出,在国家政策的帮扶和指导下,许多贫困户在学习土陶制作手艺后已实现脱贫,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大幅提高。

重外学子访渔鼓,激发渔鼓新动能

2023年7月20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英语学院“黔绻民族文化,江达新村正能”实践团来到濯水古镇进行渔鼓筒的调研采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早上11时,余恒渊老人身着一身红色的曲艺装,左手抱着渔鼓,款款走向舞台。随着“啪”的一声清脆声音,余恒源老人右手拍着渔鼓筒的低端,拉起了开场白。“渔鼓筒一打我一句话,十月召开十九大,十九大代表多有好,大家起立唱国歌……”。表演完后,实践团成员对老人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余恒渊老人向实践团介绍到:“渔鼓筒作为一种乐器,是由蛇皮和竹子制作而成,发出的音更加清脆。我们用渔鼓筒自编歌曲倡导大家文明向善,宣传濯水,宣传党”。

实践团成员冯淞源自编曲目来给送黔江,歌词大意为:“濯水镇,湖畔岸,人人都把欢歌唱。唱欢歌,跳热舞,人民的生活不得苦。阁中帝子今犹在,槛外蓬江空自流,勇往直“黔”实践团欢迎各位来游玩……”

重外学子访婚俗,传承古礼之秀美

婚俗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在民俗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后浪”的我们应重视对其的挖掘与传承。怀揣如此念想,2023年7月20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英语学院“黔绻民族文化,江达新村正能”实践团对土家族婚俗展开调研,访谈了诸多本地群众并参观了重庆市民族博物馆。秉承着“实践出真知”的理念,观察团成员参与了花轿迎亲这一婚俗仪式等。

首先,为了深入了解婚俗,该团队采访到了余恒渊老人,自濯水古镇风貌改造完成后,余恒渊老人便出资组建了黔江区的第一支花轿队,他希望能够为古镇文化和土家婚庆文化之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在采访中,余恒渊老人提到了土家族婚俗,包括:求肯、送吉、忙嫁、过礼、哭嫁等。忙嫁即婚期确定后,男方要做好结亲的准备,备好过礼的酒肉,礼布和送给新娘的衣服、首饰等。而女方则要准备“嫁奁”,包括一、二床“西兰卡普”(土家织锦)被盖。

当采访到花轿时,余恒渊老人讲到: “男骑马女坐驾”是我们土家族婚俗的重要形式”。花轿迎娶新娘也有各式各样的流程与礼节:上轿、起轿、喝轿、宿亲、翻镜、颠轿。在婚娶过程中,对于哭嫁这一环节,作为民间艺人的余恒渊老人还自编了哭嫁歌。

采访完后,实践团成员前往余恒渊老人家中观看花轿等土家婚俗中的老物件,随之前往参观重庆市民族博物馆切身感受到了民俗文化时刻溢出的淳朴自然的独特美。

追寻革命足迹,传承红色精神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伟大革命精神的使命感驱动下,2023年7月20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黔”绻民族文化,“江”达新村正能实践团前往红军渡广场、水车坪红军展览馆、倾听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感受千百年来流淌在华夏民族血脉里的爱国精神。

走进红军渡广场,追寻英雄足迹。实践团前往红军渡,寻找革命先烈足迹,接受革命传统洗礼,感受濯水古镇的红色浪漫。

探寻红色展览观,感悟红色斗争精神。而后,实践团前往水车坪红军展览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来到了红军树下。讲解员讲到:“82年前,贺龙元帅就是在这棵红军树下驻马现如今,红军树愈发壮大茂密,人民的生活愈加红火。

追寻红色记忆,奔赴美好未来。实践队员柏鹭在实践结束时表示,尽管自己是黔江人,但却很少有机会深入了解红色革命史,这次实践活动,使她对自己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行远自迩,笃行不怠。”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事业的艰辛和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实践团成员表示,在“寻踏革命足迹,感悟红色精神”的同时,也要“赓续红色血脉,建设美丽中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77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云上星光,共同成长

由于这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2020年的上半年的大家都过得不是很容易,但我们中国人骨子里就有着这么一种不服输、不怕难、勇往直前的一股劲,国人们也在我们伟大的党的领导下带着必胜的…… JL 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3月份顺利开展兴趣课堂活动

2025年3月,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在济南市历城区实验小学、天桥区泺口服装城和历下区东关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顺利开展了…

撕下标签,做不被定义的她

本次妇女节线下活动以“撕下定义标签”为主题,聚焦大学生群体,旨在打破性别刻板印象,重新定义自我角色,展现女性多元魅力…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实习队参与管理学校地震疏

2025年4月9日下午5点,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开展了一场紧张有序的地震疏散演练,旨在进一步规范地震逃生举措,拓展师生地震自救知…

我院赴长雅中学实习队开展首轮授课活动

(通讯员周新奕杨紫英文禾君)为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实现从“模拟训练”迈向“真实讲台”的关键突破,4月3日,我…

湖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赴长雅中学实习队开展第一次评课会

(通讯员李江容文禾君杨紫英)4月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思政系赴长雅中学实习队于长雅中学行政楼四楼教师阅览室开展第…

最新发布

湖北学子三下乡:一路“童”行,家访进行时
家访有助于志愿者对学生的了解,在和家长的沟通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因材施教,帮助内向的学生变得活泼开朗,帮助成绩比较落后的同学取得更大的进步。2023年7月23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中量大食品快检助老实践团暑期进社区宁波、绍兴篇
2023年8月31日至9月3日,中国计量大学老有颐养——食品快检助老实践团成员前往浙江省宁波市、绍兴市等地社区以及敬老院进行老年饮食健康宣讲和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应用的科普。…
合工大学子三下乡:闻香寻味守正创新,茶海调研学子探寻
合工大学子三下乡:闻香寻味守正创新,茶海调研学子探寻7月10日至7月14日,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茶香扬韵,学子寻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安徽省黄山市,前往黄山毛峰生产基地进行学习观察,并与国家非…
组织绘画教学活动,用色彩点亮学生的创造力
组织绘画教学活动,用色彩点亮学生的创造力作为志愿者,我们致力于帮助学生们通过绘画发展创造力、培养审美能力,并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在活动开始前,我们了解到绘画是一种表达情感、培养思维和发…
从“贫困村”到“网红打卡地”——铜陵学院“心心相‘莲’ 裕农兴治”乡村振兴实践团队走进
【三下乡】从“贫困村”到“网红打卡地”——铜陵学院“心心相‘莲’裕农兴治”乡村振兴实践团队走进肥西县山南镇开展活动为探寻乡村脱贫振兴的创新基因,更好地了解乡村发展状况,用青年思想助力乡村振兴,…
建大学子三下乡:追寻红色足迹,赓续革命薪火
中国青年网富平8月15日电(通讯员张浩诚)为追寻红色记忆,重温革命历史,探寻红色峥嵘路,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增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探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赓续…
追忆峥嵘岁月,延续红色精神
为追忆红色历史和赓续先烈们的红色精神,2023年7月8日,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星火照青春实践队前往坐落于青岛的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探寻红色记忆,并在此地开展宣传与采访活动。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学…
环境学子赴宝鸡追溯红色印记 延续革命精神
2023年8月3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探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赓续红色精神”社会实践团到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和扶眉战役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近距离的学习和感知这段历史。文学大师林语堂说“他是中…
建大学子三下乡:聚焦文明实践新风遍城乡,奏响时代乐章润民心
中国青年网富平8月11日电(通讯员张浩诚)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开拓新局的重…
弘五四之正气,扬青春之风采
为纪念五四运动104周年,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2023年7月8日,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星火照青春实践队前往坐落于青岛的五四广场,并在此地开展宣传与采访活动。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