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手城归,圆梦中国”社会实践团队由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分党委副书记缪勇和学院的十一名学生组成,团队成员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决策部署,同时加强高校学生对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深入了解,开展“新形势下鄂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创新动力研究”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中我们走进“城归一族”,感受农村发展新模式;了解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掌握当代大学生毕业生的思想新动态;分析“城归一族”确切的困难和挑战,向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了解相关优惠政策并及时反映三类人员下乡创业的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实践过程中分为两组,由闫佳乐带领的四名成员考察了湖北十堰市各大高校、王湾社区、房县东城工业园、襄阳人才市场和河南南阳各大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以及南阳西峡县的重阳镇。以候玉柱为队长的五名成员调研了襄阳牌坊村、宜昌长阳贺家坪镇以及咸宁嘉鱼的官桥村。调研过程,他们积极宣传并调查了当地“精准扶贫”以及“城归”的现状,了解到了“城归”们为农村带来的生产动力、“城归”在农村的发展状况以及当地百姓们对于这些政策的认知与认可程度,政府部门对“城归”的政策及资金扶持。
在南阳市西峡县重阳镇调研中遭遇磅礴大雨,队员们依旧顺利完成社会实践调研任务。在路上,队员们在人海中寻找着“城归”们的踪影,追寻着“城归”们的脚步,走完了调研鄂西北地区及其周边经济增长和创新动力研究第一分队的实践之路。
对各高校的调研中,主要考察了高校学生对“城归”的认知和态度。他们中大多数认同:城市中的压力更能磨砺自身能力,让自己掌握更多的技巧,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能让自己更快的适应社会环境;而农村有更多的机遇,农村经济落后,企业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利于中小型企业发展,而这些企业的发展也能带动农村经济的增长。在面临选择时,每个人的选择都有所不同,我们认为这些都在于个人选择。
在南阳理工学院实践队采访了创业大学生,通过交谈他们得知他所创办的公司经过两年的打拼,已步入正轨,创业的过程布满荆棘,跌跌撞撞的走到如今,企业开始步入正轨,总算能在城市中站稳脚跟,而后便准备将企业的及经营范围扩大到家乡,在那里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同时也可以带动一下家乡的经济发展,让那些看着自己长大的乡亲们也得以脱贫致富。
房县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南部,以“纵横千里、山林似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是全国著名的“木耳之乡”、“黄酒之乡”。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为有创业意愿的人提供了基本素材。房县虽为县城,但却拥有三个现代的工业园——东城工业园、西城工业园、北城工业园。为企业家、科技人员等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实实在在地带动经济的发展。
位于东城工业园的葵花制药房县分公司是房县原有的几个制药厂合并起来的,该公司为城归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与人力资源部杨经理交谈,团队了解到要很多湖北医药学院的学生在此实习。据了解,大学生在公司主要做药品的检测工作,有一个同学经过实习期后,已经在此工作了5年。
在对“城归”调研中,队员考察了部分“城归”所创办的企业,他们大多数是在城市中打拼几年后对经济的发展有了新的认知后回到家乡开始创业的,他们凭借着自己在城市中磨砺出的眼光与自身的果决成功抓住机遇创办企业。在重阳镇调研的菌类食品加工厂,他们在城市中的打拼,磨砺自身能力的同时学习在城市中所接触到的各种经营模式然后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接着他们利用家乡重阳镇盛产菌类作物的优势,在家乡开办了这家菌类食品加工厂,自身得以成功的同时也为家乡菌类作物提供了输出的渠道,既发家致富的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先富带动后富,大家一起走向全面小康。
期间队员们也深入田间地头,与老百姓交流农村的发展情况,当我们找到这位老伯,他正要去施肥,看到我们的到来他停下手里的活来与我们交谈,我们详细的介绍我们此行的目的,了解重阳镇在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城归”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老伯说道:“政府部门非常注重精准扶贫工作,利用‘互联网+’,创新党建扶贫模式,营造精准扶贫大格局,打通服务贫困群众‘最后一公里’带来的新局面。还建立包含市县乡三级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包村干部、帮扶责任人在内的一级‘微平台’人们随时探讨各类扶贫惠民政策,汇报工作进度及遇到的难题,镇领导随时在‘微平台’解疑答惑。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襄阳的牌坊村是坐落在古隆中景区旁边的一个小村,和古隆中景区的热闹繁华相比,这里显得平凡与落后。当地的村民朴实热情,文化程度却非常有限,而且年轻人很多都选择了外出打工,村里留下的多数都是中老年人和不满十岁的孩子。实践队选择了以宣传有关“精准扶贫”以及“城归”的政策为主,调查问卷为辅的方式来开展这次调研,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情况。
调研中最令队员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老党员曾老伯。曾老伯1964年入党,儿子是高校的毕业生,现任当地村主任,遗憾的是当天正好出差,队员们并没有见到他。当提及“精准扶贫”的时候,老伯激动的说,国家现在的政策很好,对于贫困家庭的帮助非常到位。实践队员们看到曾爷爷家中简陋,不禁问起他是否拿到了贫困补助,曾爷爷说:“那可不能要呀,村里面穷人多,有些娃都上不起学,补助的钱要留给他们,那些娃是村子的未来,他们需要接受教育的机会,以后才能走出去。”老伯的话对小队成员的触动很大,让他们感觉到我们的行动能将社会中存在问题反映出来,是真正有社会意义的实践活动,这也让我们对接下来的实践更加有信心。
而在对官桥村八组的田野集团的调研中,他们了解到:虽然这个公司设立在农村,但是田野集团还是吸引了很多高校,如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等的毕业生前来就业,这些选择前来就业的大学生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希望通过自己和同事们的努力,能让公司发展的更好,进而带动官桥村乃至整个嘉鱼县的发展。
不管是农民工回乡、技术人员下乡还是高校毕业生反乡,他们作为“城归”,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放弃了继续在城市中拼搏,选择了回到家乡去发展。他们在城市中掌握了更先进的技术,学习到了更完善的管理制度,拥有更为宽阔的视野,相信在政府的帮助以及支援下,他们能抓住那稍纵即逝的机遇,将自己的企业成功的发展起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活力,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够加入“城归”的行列,让农村变得更加美好,让我国更多的贫困人口能做到真正的脱离贫困。
三下乡是大学生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一,参加三下乡活动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增长见识、获得能力上的培养和提升;参加“三下乡”活动,是大学生对于社会的一种责任与义务,作为大学生,在享受社会的恩惠的同时,也要积极奉献,下到乡间,体验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了解民情、体察农村生活的艰辛,从而培养了大学生对农民的感情,只有对农民和农村有了感情,才能让大学生和农民的心贴的更近,才能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才能真正的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意识,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真正的实现我们社会的和谐。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成员获得了吃苦耐劳的勇气,团队协作的耐心,和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希望更多的“城归”助力经济增长,让国家精准扶贫扎根在每个人心中,早日实现中国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7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