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团队决定将下一站的主题定为花馍面艺。8月18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陕西省西安市“一带一路”视域下非遗生态体系“点·线·面·体”重构探究社会实践团在与栎阳礼俗花馍的第三代传承人竹红娟老师取得联系后,前往西安市临潼区栎阳红娟面艺坊进行调研实践。
花馍是中国民间面塑品,也称面花、花馒头。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在陕西一代,花馍作为馒头的一种升华,集中体现了陕西人的面食文化。据记载,花馍最早被用于祭祀,以后演变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生日祝寿、婚丧嫁娶、民间送礼等等。尤其是民间送礼,在陕西的农村,至今仍保留着送礼送面花这一习俗,且一年四季不同季节、不同节气、不同节日、不同对象,所送的花馍内容不一。总之,造型百态,内涵丰富的花馍是陕西民间文化,民俗文化,特别是食文化最直接的表示,因此,有人将陕西的花馍艺术冠以“民间艺术活化石”的称号。
图为竹红娟老师的简介
来到面艺坊,竹红娟老师热情地将我们迎进门。进入面艺坊后,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各种令人目不暇接的面艺作品。有金猪送财,有百鸟朝凤,也有寿星驾鹿;有鲜艳夺目的花团,有栩栩如生的家畜,还有抗疫时期的“做核酸”场景……个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竹红娟老师对作品及其获得各种奖项进行了详细介绍。据老师所说,她曾获得2018年中国传统面塑文化最具影响力名家、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具代表性传承人等大大小小的荣誉奖项,在展示柜中陈列着各种荣誉证书、奖杯和牌匾等,他们无不展示着竹老师的高超手艺和其受到的认可,团队的成员们看了也纷纷赞叹不已。
图为竹红娟老师的经典作品
图为竹红娟老师的荣誉
我们了解到,花馍的制作原料以白面为主,另有豆子、枣、胡椒等辅料;制作所需的工具为极普通的剪刀、梳子、菜刀等;制作手法有切、揉、捏、揪、挑、压、搓、拨、按等。花馍除了可食用外,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它是百姓寄托心愿的一种方式。
之后通过与竹红娟老师的沟通,队员们尝试自己参加到花馍的制作过程中,尝试不同的动物及水果形式,并且在制作的过程中老师也讲解了根据不同节日来使用不同的花馍形状、个数与大小,最后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队员们最终的成品也都惟妙惟肖。
图为实践成员体验制作花馍
图为实践成员制作花馍成果
在最后,我们对竹红娟老师进行了采访,进一步了解花馍文化,并于其合影留念。
图为实践团队合照
本次实践团对传统花馍的调研让大家感受到花馍的独特艺术魅力,体会到传承技艺者与保护者的不悔初心。对于我们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人类智慧结晶的瑰宝,也是我们每位中国人民值得骄傲的文化传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79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