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同时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7月22日至8月1日,实践团以“调查数字声誉情况,分析新媒体导向,弘扬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走入乡土深处,我们通过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选取集中位于西安市内的碑林区永兴坊、长安区马嘶坡村、长安区王莽街道小峪口村、灞桥区唐家寨村、长安区咀头村这5个拥有特色非遗项目的地区作为对象开展调研,体验当地非遗文化,采访当地居民和游客,助力非遗数字传播发展。
作为中华文化发源地,西安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地理位置的,孕育了诸多绚丽的非遗元素。随着时代的发展,非遗也承载着文化与历史的沉淀,对西安和周边地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物质生活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非遗并选择有含非遗元素的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而作为非遗生存土壤的乡村却面临年轻人大量外流,数字化程度低,非遗技艺濒临失传等发展难题。此次前往乡村开展调研活动我们便旨在了解当地非遗文化,传播文化自信,帮助当地非遗建立良好的数字化声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的核心与基石是乡村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乡村文化的精华部分,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新发展阶段,非遗以文化产业赋智赋能的方式,投入到乡村全面振兴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实践中。此次调研活动围绕认识非遗文化、了解非遗发展现状并进行思考分析,进而提出对策促进乡村振兴展开实践。
在与村党委书记的交流让我看到了寻找新的非遗发展之路的机遇。在非遗成为时代浪潮的今天,他们积极引导农民转变非遗传播传统的观念和方式,利用数字化手段让更多人了解当地的非遗项目,让这些古老的技艺绽放新的生命力。他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帮助非遗的传播和发展,为建设数字化非遗和美丽乡村建言献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何使其于传承中新生,与现实土壤交融,是亟待思考的问题。本次调研活动让我学习了非遗文化,认识了非遗发展现状,并和调查团同学们一起思考和探索了非遗发展的新路径,我将会在未来继续助力非遗,贡献建大学子的青春力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统,是当前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社会进步、文明前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步。作为新时代青年,有责任有担当,带着探索精神,挖掘非遗新时代价值,让非遗在传承中延续历史文脉,在当代生活中愈加枝繁叶茂,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80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