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日的脚步临近,我们怀着满心的期待,踏上了一场引人瞩目的历史考察之旅。目的地,位于中华大地的一座红色烙印——安吴堡青训班。这座悠久的革命圣地,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青年党员进行集训、锻炼以及政治教育的地方,也是红色文化的宝贵遗存。
安吴堡青训班,简称青训班。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培养青年干部的学校。由西北青年救国会主办。1937年10月,在陕西泾阳县斗口镇成立。1938年1月,迁至泾阳以北之安吴堡。最初称战时青年训练班,后改为中国青年干部训练班。招收从全国各地来延安的进步青年。冯文彬任训练班主任,胡乔木任副主任。
在历史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安吴堡的教学楼。这座楼宇不仅是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更是许多优秀革命先烈们的学习和成长地。展厅里陈列着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记录着青训班的孩子们在这里奋发向上、锻炼自己的光辉岁月。青年们的笑容和坚定的眼神仿佛在告诉我们,他们时刻准备着为实现革命事业而奋斗。
今天,我们红萌实践队驱车来到距咸阳市50多公里外的安吴堡,去感受那激昂奋进的抗战岁月。安吴青训班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和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在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陕西省泾阳县蒋路乡安吴村创办的一所服务抗战,培训青年干部的重要基地,是延安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和中央团校的前身,被誉为“青年的故乡”抗日干部的摇篮“。
参观完教学楼后,我们步入了位于山下的红色影视馆。一个个精彩的纪录片在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生动地再现了安吴堡青训班的历史瞬间和青年们艰苦奋斗的场景。深入了解了该地区的地下党组织的历史,我更加敬佩那些为了国家、为了人民,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
安吴青训班是我党在1937年10月创办的抗日青年干部培训学校,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上万名青年革命骨干,这些青年积极奔赴抗日前线、敌后根据地,开展抗日救国斗争工作,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国青年运动史上的重要一章。当时来青训班的学员中有工人农民、店员小贩、军官士兵、党部委员、工程师、艺术家、爱国华侨、留学生等,还有从沦陷区逃出的青年。
当时经过会议讨论,青训班决定只招收其中一部分青年。而毛泽东同志却作出指示:青训班要扩大规模,来者不拒。事实证明,大量的青年涌入,壮大了我们革命的队伍,更为革命储备了大批人才,这是一个正确的决策。在我们今天的青年工作中,也要有这种包容的精神和长远的眼光,不要紧盯着青年人的缺点不放,而要用共同的理想引导青年,通过教育培训、实践锻炼使他们改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样我们的队伍才能壮大,我们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
而在安吴堡的周围,还有着许多革命先烈们的陵园和纪念碑,它们如同一串串红色的灯笼点亮着整个地区的精神文明。在这些墓地前,我们默哀并向这些伟大的英烈们敬献花圈,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无尽敬意和感激之情。
即使以现代的标准看待青训班的课程设置,也可以称得上目的明确、措施到位、学以致用,从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出发,这对现阶段青年的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青年的教育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在青训班众多带头人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胡乔木同志,他当时担任的是青训班副主任。在安吴堡的两年,是胡乔木政治上失意的两年,胡乔木几乎没有和毛泽东主席接触的机会。青训班的主要干部大多为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与胡乔木的气质、兴趣相去甚远。但他没有消沉,仍在努力地工作,把青训班当作毕生的追求,也在同时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1939年4月16日,《中国青年》杂志在延安复刊,胡乔木参与了该刊的编辑领导工作,引起毛泽东主席的注意,逐渐被主席重用。他的坚强意志和不断的努力让我敬佩。
1939年4月16日,《中国青年》杂志在延安复刊,胡乔木参与了该刊的编辑领导工作,引起毛泽东主席的注意,逐渐被主席重用。他的坚强意志和不断的努力让我敬佩。
参观青训班,我感触颇深:任何一项工作、一件事情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吾辈青年当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好高骛远。我们红萌实践队会努力学习安吴堡青训班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执着精神,奋发有为、报效祖国的爱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并将这些精神作为前进的动力,成员们也将积极合作,努力传承并发扬老一辈革命爱国人士的伟大精神,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81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