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是我国的国防安全屏障,大力发展青藏高原铁路、公路、桥梁、水利和城建等基础设施工程是践行国家“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战略思想的重要举措。但青藏高原低压缺氧、紫外辐射强,而建设工程存在工期紧、任务重、手动操作多等典型特征,重体力劳动下机体组织耗氧量增加。在低压缺氧和重体力劳动双重作用下极容易出现头晕、恶心、劳动能力下降的急性高原病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发生高原肺水肿、脑水肿等病理性症状,高原施工工人面临严重的职业健康风险。
为响应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1445”新格局,践行艰苦奋进、甘愿奉献的责任担当,发扬并拓展“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西迁精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施工人群职业健康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3年8月7日至9月2日,详尽开展了青藏高原施工工人职业健康损害及职业性高原病预防社会实践调研。
实践团历时二十余天,克服了低压缺氧等高原极端条件引起的头疼、头晕等身体不适,累计行程600余公里,先后走访了拉萨市(海拔3650m)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西藏荣辰建设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建设单位以及当雄县中学第二校区建设项目(海拔4200m)、日喀则市(海拔3836m)中国移动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等五家建设单位。采用问卷调研、现场测试等手段,调研了来自四川、甘肃、陕西等地的建设工人300余人,收集调研问卷200余份、施工工人生理指标数据100余套。
为更精准揭示高原低氧环境下施工过程中施工工人职业健康风险,量化职业健康影响因素,实践团利用穿戴设备、运动相机等智能手段,采集了施工过程中工人施工状态和生理状态,以此更精确揭示不同劳动强度下施工工人工作效率与疲劳状态。
调研结果发现:(1)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存在建设工人职业健康风险大而施工工人自我认知严重不足的矛盾,导致未发生低氧健康问题前,低氧健康风险未能引起施工工人的重视,预防措施严重不足;(2)高原低氧环境下施工工人劳动效率相比平原地区明显下降,且更容易面临疲劳问题,施工工期延误的问题较为突出;(3)施工排班制度和组织设计虽然考虑了高原低氧环境对施工工人劳动能力和劳动效率的影响,但缺乏科学化和量化手段,排班制度和组织设计有较大优化空间;(4)施工过程中高原低氧环境职业健康干预策略仍显不足,主要依靠施工工人自我感知与反馈,缺乏科学地预警方法与机制;(4)青藏高原当地针对建设工程低氧职业健康的政策保障与机制欠缺,施工环境对低氧的针对性政策不足,建设单位及施工工人均对此为引起足够重视,相应的施工现场保障措施也较为匮乏。
此次为期二十余天的青藏高原建设工人职业健康实践调研活动初步明确了青藏高原当地的职业健康及管理现状,同时调研过程中也向施工工人宣讲了高原职业高原病预防与环节策略,以期为高原建设工人职业健康管理策略提供支撑。后续将依托西安丝绸之路起点的战略地位,继续深入持续开展当地职业健康实践调研,提出适宜于当地建设工程的科学化管理手段与方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84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