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白首垂老养何如——苏州大学原居安老实践团走访潼泾一社区

来源: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王子怡 蔡解语 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不但老龄人口数量规模逐渐增大,老龄化速度也日益加快。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而来的还有少子化、老人空巢化、家庭碎片化等问题,养老服务供给的不平衡和家庭赡养压力等矛盾也加速激化了养老问题。在此背景下,为做到社会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高品质的养老服务需求显得至关重要。

由于我国以机构养老为主的养老服务产业体系发展还并不完善,以及“未富先老”问题使得多数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态度保守,老年人大多更偏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但不同于机构养老着重提供全套一体化服务,居家养老由于服务供给方的多元性导致服务类别往往处于分散化,因此居家养老对于整合各方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为了引导多元主体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早在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5号),明确提出“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苏州市由于老龄化较为严重,率先响应中央号召,对于引入物业企业也作出了新型尝试。2020年5月苏州提出了“社区+物业+养老”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并进行试点计划,以推进“智慧物业”建设、赋能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为重点,探索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那么,“社区+物业+养老”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在苏州究竟能否赋能物业服务企业发挥创新力量,提供更优质的养老服务呢?该服务模式能否向外推广经验?在实施过程中是否遇到难题?未来是否可以进行优化?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到苏州市“社区+物业+养老”模式的一个优秀试点社区——姑苏区街道潼泾一社区开展了调研,希望能够梳理总结出潼泾一社区关于引入物业进入养老服务的相关措施与优秀经验,深入挖掘“社区+物业+养老”模式在潼泾一社区实践过程中的“痛点”、“堵点”与“难点”,尝试对该新型居家养老模式及其公共政策作出评价与补充。

在对“社区+物业+养老”这一政策的前期探索时,小队成员实际上走访了多家物业,但都遭到了社区负责人的婉拒,理由往往是“社区做的还不够多,对政策还不能很好地落实”“政策实施不久,还没有经验”……种种此类。走访潼泾一社区关于该政策的实施现状之前,小队成员已然做好了遭到拒绝的准备。然而,潼泾一社区的罗书记热情的态度给小队成员们极大地惊喜。

罗书记热情地邀请我们在社区会议室就坐,让小队成员稍作休息,她处理几件杂事之后就过来接受小队的调研。乘这段时间的功夫,我们环视了一圈社区会议室。这间屋子不算大,但墙上各种活动组成的照片墙却给小队成员以深刻的印象:相比于之前所调研过的社区,潼泾一社区所举办的种种活动,让这里显得格外的热闹。为什么潼泾一社区能举办如此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与潼泾一社区对政策实施成果的优秀又有什么样的关联?恰逢此时,罗书记处理完杂事,回到了会议室里。带着好奇,小队成员依据早已规划好的问题,对罗书记提出了心中的疑惑。罗书记没有一条条地对问题做出回答,却以发散性的思路对我们的问题做出回应——

2010年,中国进入世贸组织第九年,“十一五”计划收官之年。伴随着苏州加快转型升级的脚步,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了这一制造业大市。电焊的白光在绿纱后隐约闪烁,黄色的帽子穿梭于钢管的丛林。在外来务工人员的忙碌下,苏州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不仅是古城的生机,也是人的生机:外来务工人员不仅带来了他们旺盛而充沛的力量,也带来了一群群刚出世的“小候鸟”——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以往只能看到挎着菜篮子的老头老太的城中村,多了孩童们倚着门框,咬着手指,站在巷子口翘盼父母下班归来的身影。

这一年,也是沧浪街道潼泾一社区的罗瑾华同志担任社区书记的第三年。作为书记,更作为母亲,敏锐地察觉到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需求的她,带领着社区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关爱外来人员儿童的活动,将社区打造成了“小候鸟”们学习生活的暖巢。不少由于父母工作性质而难以受到照料的儿童,在这里接受着社区工作者们春风一样温暖的呵护。潼泾一社区的努力逐渐被更多人看见。2014年,苏州市开始采取针对外来务工子女问题的相关应对措施,而这一年,已是潼泾一社区实施“小候鸟”行动的第四年。

八年时光转瞬即逝。2018年,披着慵懒的夕阳,罗书记与随行工作人员疲惫地走出城中村住户家中。他们又谈妥了一处征收事宜。不经意间,书记回头看了看身后墙面斑驳的小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熟悉的旧屋在机械的轰鸣中归为尘土,陌生的新产业在故土上萌蘖。“我原来三个城中村,将近五千的外地人。这是我的管辖区域,我一定要负责。我2018年启动征收工作之后,去拆了。现在(2023年)只剩三户了,外地人只剩一户,没有外地人了”。时代在变迁,社区管辖区域内的人员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罗书记所曾经关注的“小候鸟”们,要么告别了苏州,飞回了故土,要么告别了潼泾一社区,飞向苏州的其他社区,只有少部分还停留在潼泾一社区这温暖的鸟巢中,仍接受着潼泾一社区工作者们的呵护。孩童踏着歌儿离去,而老街坊们则继续着他们几十年的生活。一切似乎回归原样,但将近十年的时光已在老街坊们的脸上留下了痕:潼泾一社区,正在变老。

时间悄然流逝,回忆来到2021年。十年间,苏州市老龄化程度上升明显。与2010年相比,2021年苏州市65岁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个百分点。罗书记敏锐地意识到,社区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已悄然发生了变化。第一代独生子女们的父母,即将步入老年,社区乃至社会的养老服务的变革迫在眉睫。但是如何变?怎么变?谁来变?罗书记看着社区内步履逐渐沉重的老街坊,内心犯了难。与过往社区关心的“小候鸟”不同,老人的身体素质更弱,分布范围更广,人口数量更多,个性要求更复杂。想要像“小候鸟”一样在社区做集中管理,难度极大,并且也不够安全。如果是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一对一上门帮助,人手又不足,效率也低下。

有什么样的措施能够既帮助老人及时快速地解决养老生活难题,又不会过多增加社会人力负担,还能够使老人们达到“原居安老”的效果呢?罗书记苦苦思索着,但仍然找不出答案。当然,意识到老龄化问题的也不只是罗书记一人,苏州市市政府的相关人员也早早意识到了养老难题,并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建设日间照料中心,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养老设施,并对老年居民家中进行适老化改造。在2021年5月20日,潼泾一社区旁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投入正式使用。苏州市民政局专门在其中设立了一个适老化改造样板间,并对社区工作者展开有关养老服务的培训。在2021年3月份接受市民政局适老化改造培训时,罗书记突然看到了变革方向:“可能想法我比较多一些,我那天去参加了市民政的一个培训,这个过程中他们就说到适老化改造需要一个入库学习,我脑子里就有一个概念,为什么不能让物业来参与呢?”

有了想法,罗书记开始寻找支撑她想法的理论文件。正巧,国务院办公厅曾发布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就提出,要“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开展老年供餐、定期巡访等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打造“三社联动”机制,以社区为平台、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大力支持志愿养老服务,积极探索互助养老服务。”事实上,就在罗书记产生物业参与到养老服务中去的想法后不久,苏州市就开始对第一批适老化改造服务供应服务商库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考核的物业就能够参与到“社区+物业+养老”的新模式中,并享受政府补贴。有了想法,也有了政策支撑,还需要有资源配合。罗书记想到,她可以将她这十六年组织“小候鸟”行动,组织社区活动所积累到的资源,链接给物业公司,反映到老街坊们的养老服务中去。一切都已准备妥当,罗书记开始选取合适的物业。在罗书记的努力下,潼泾一社区辖区内的万协物业等物业公司积极加入到了政策当中。在社区和物业的共同高效合作下,潼泾一社区关于“社区+物业+养老”的政策推行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为期一月的田野调研令人收获颇丰,其中不仅有打开新视野的惊喜,更有对养老这一问题的深刻反思。养老问题看似离我们还很遥远,然而当我们的父母逐渐步入暮年,当我们自己在岁月流逝中缓缓老去,养老就成为了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必修课。访谈中社区书记表达出的担忧,座谈会上老人抒发的感慨都让我们从更加客观而理性的视角看待养老问题。幸而近年来我国养老产业发展迅速、成果颇丰,无论是更加完善的养老服务还是更加先进的养老模式,都在实践中逐步生根落地、逐步成长,为老年人托举起灿烂的“夕阳红”。新生的“社区+物业+养老”模式作为近年来居家养老服务创新探索的典型代表,正在彰显着其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新模式的实行也并非一帆风顺,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政府、物业、社区和老人等不同主体所面临的困境与阻碍。事实上,任何新政策的推行都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重重阻力,没有顺风顺水的改革之路。利用掌握的知识技能开展实践,在实践中深入探究政策执行的困境,反思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反哺现实,为该居家养老新模式的优化以及推广贡献智慧才是调研的深刻意义所在。在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当前社会对于优质养老服务的急切需求,不同的主体面临着不同的困境,但对晚年生活和养老服务却有着同样美好的期待。不可否认,社区在公共服务供给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在未来,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仍然是我国养老服务的重要供给形式,完善“社区+物业+养老”模式也是促进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希望我们的实践能够唤起更多人对养老问题的关注,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抚慰他们的“忧孤哀思”,推动养老服务质量提升以及政策完善。我们不仅呼唤“老有所养”,更期盼“老有颐养”,愿我们的努力汇聚起点点微光,照亮老人的晚年生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85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

会计二班青年马克思实践小组开展第一次活动

2024级会计二班开展青年马克思实践第一次活动小组成员观看二十届三中全会视频(通信员杨俊杰万昊儒)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

音乐会通讯

11月22日晚,山东大学(威海)歌声飞扬协会于玲珑学堂举办了“乐动心弦,梦绘未来”主题音乐会。本次音乐会旨在丰富师生的校…

心梦交织的志愿华章

在城市的角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红马甲,如同一簇簇温暖的火焰,汇聚成名为“心语汇梦”的志愿服务队。“心语”是心灵…

爱汇聚,筑梦想

在熙熙攘攘的城市街头,或是宁静偏远的乡村小道,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以爱为帆,以梦为桨,“心语汇梦”志愿服务队如同一颗…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开展“携手并进 心灵共鸣”餐厅沙龙活动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号召,提升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有效释放心理压力,11月21日,传媒技术学院…

最新发布

追梦乡村,与时代共振
知行计划6170小分队|知行合一——赴阜支教支医,寻找传统瑰宝学校:湖北医药学院团队:“白衣天使行,助梦童心学”志愿服务队参与项目:2023年第七届立邦「为爱上色」中国大学生农村支教奖2023年,第七届立邦「…
新闻模板
本网讯(建筑工程学院靳宇彤(标明:发文的单位及作者)2020年10月21日下午2时30分,(开头段:先阐明时间、地点)建筑工程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换届竞选大会在绿岛讲堂成功召开。(再用一句话概括出事件)出席本次…
以劳动为荣,共建美好家园
7月28日,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社会实践三组小队前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魏家湾村进行三下乡活动实践通过实地考察,农村调研,开展活动等项目,与广大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感受到了农…
三下乡,以劳动为荣,共建美好家园
7月28日,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社会实践三组小队前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魏家湾村进行三下乡活动实践通过实地考察,农村调研,开展活动等项目,与广大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感受到了农…
乡村振兴有温度
知行计划6170小分队|知行合一——赴阜支教支医,寻找传统瑰宝学校:湖北医药学院团队:“白衣天使行,助梦童心学”志愿服务队参与项目:2023年第七届立邦「为爱上色」中国大学生农村支教奖2023年,第七届立邦「…
寻红色足迹,铭记百年党史
追寻红色足迹,铭记百年党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和文化根基。通过深入学习党史,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革命斗争的胜利历程和伟大成就,感受到革命…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农村发展,体验基层生活
在这次“三下乡”活动中,我担任了一个小组的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和策划。我们的任务是给当地的农民讲解农业技术,以及推广一些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尽管我在农业方面并没有太多的专业知识,但我尽我所能地去…
西南财经大学学子三下乡:聚焦数字乡村建设 共谋未来振兴之路
为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感受先进乡村数字化建设发展成果,8月13日至8月18日,西南财经大学“湘军出击实践队”来到了美丽的湖南省益阳市张家塞乡合兴村,带着母校“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敦…
欢乐暑期,春晖实践支教团全力展开招生工作
2023年7月20日上午,桐梓县夜郎镇的夜郎中学迎来了一群青春洋溢的年轻人。在共青团贵州省委春晖行动的积极号召,桐梓县教育体育局、共青团桐梓县委员会的指导和关注,湖北省贵州商会和夜郎中学的大力支持下,…
既往井冈山精神,传递新时代使命
既往井冈山精神,传递新时代使命——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金色麦田”志愿服务团队撰稿“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井冈山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