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受泰山无与伦比的雄壮与魅力之后,“翰墨”泰山文化调研传播团全员激起了对泰山文化更进一步了解的渴求。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团队确定了“人物——事件——意义”的调研方向,并确定了调研工作的分配与安排。首先,便是人物,即调研对象的敲定。团队根据研究主题“中华传统文化与泰山文化的联系”为主要线索,泰山所在地、历史记录等地缘因素为次要线索,筛选确定调研分析对象。于是,团队便确定了第一个了解的人物:孔子——那位深深热爱这片齐鲁大地,也被这片齐鲁大地深爱着、被整个中华民族崇敬着的圣人。孔子作为地道的山东省曲阜市(古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不可能不了解齐鲁文化,不可能不了解泰山文化,不可能不影响泰山文化,不可能不成为泰山文化。随后,在搜集研究过程中,团队众人又再次为泰山的“厚重”所打动——编写“二十五史之首”《史记》的大毅力之人司马迁;文武兼备、智谋过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迁的范仲淹;“诗风雄健清丽,词风婉约有致”、被称为“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师”的欧阳修;享有美誉“明初诗文三大家”、“浙东四先生”“宁愿忍受饥饿而死,不能贪利而活着”的宋濂;“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刘基等与泰山紧密相关的古人一个一个跃然纸上,泰山的神秘与厚重再一次变得巨大。
当团队整理完六位先贤的资料时,东方破晓,旭日初升,泰山仿佛立于红日之中,在雪白云海踏上一个永不磨灭的印记。
再次体悟泰山之广远,深知泰山文化的影响不可能局限于山东境内,于是团队的调研方向再次放大,由仅题泰山之词转向受泰山文化影响的文学作品。
在全团队的查找下,找到了若干部较为出众且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中,《泰山》是1983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郑振铎。该书是“中国现代文学大系”之一,选收鲁迅、郁达夫、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钱钟书、路翎、汪曾祺等30多位作家以泰山为题材的34篇作品。可见泰山文化对当代文学家的影响之深,几乎没有不写泰山文化的文学家。而从古至今,泰山的传说早已展开。早在《封神演义》中,泰山便被赋予了神秘莫测的象征意义,成为神仙们修炼成仙的圣地。这种对泰山神话的描绘,使得泰山文化深入人心,成为了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前文提到鲁迅先生,其在《狂人日记》中,以泰山为隐喻,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如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忍无可忍,要向这世界大喊一声:‘我疯了!’我要像泰山一样,挺立在这个世界的最高点!”这里的“泰山”寓意着勇敢抵抗封建礼教的精神。而泰山在莫言的作品《生死疲劳》中,更是象征主人公蓝皮书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展现了泰山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坚韧不拔、自强不息。
泰山之雄奇壮阔,无人能不为其折腰。这是泰山的魅力,也是泰山文化对中华文化千百年间的无声浸润与影响。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85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