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寻历史印记,厚植家国情怀。为赓续红色基因,弘扬红旗渠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7月17日,河南工业大学新媒体新青年社会实践团队成员走近新乡市原阳县,探访吴祖太研究筹委会,深入研究吴祖太同志事迹和红旗渠精神,让流淌着理想之光和青春之志,催人奋进的“精神之渠”绵延浸润百姓心田。
感悟红色文化,重温红色初心
“河畔蕴英烈,平原皆热血。”原阳县,古称博浪沙,平凡的县城,却蕴藏着无数英雄的故事。原阳县土地见证英雄的付出和牺牲,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生命。无论抗战还是红旗渠建设,他们都用血肉之躯书写了壮丽篇章。
时间拨回到2014年,原阳县委宣传部牵头筹备“走南闯北原阳人”大型活动,准备集中宣传报道一批在各行各业出色出彩的“原阳老乡”。当时59岁的徐永立,已在宣传部工作二十多年,马上就要光荣退休。他主动揽下查阅资料、电话采访等工作。在准备过程中,他偶然在旧报纸中发现了吴祖太的事迹。作为修建红旗渠工程牺牲的第一人,也是唯一的外乡人,是他一手承担起勘测和设计林县红旗渠的重任,无论是施工中难以攻克的坎坷难题还是与新婚妻子的天人永隔的悲恸,吴祖太依然坚守在工地,毅然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将青春热血镌刻在太行山巅。
徐永立被吴祖太的故事深深打动。他决定进一步了解吴祖太事迹时,却发现关于吴祖太生平经历的资料只有寥寥百字,即使在吴祖太的出生地白庙村走访,也仅有少数人知道吴祖太这个名字。徐永立决心将吴祖太的事迹重新宣传出去,让更多人了解这位为山区建设做出贡献的坚强战士。
实践团队成员倾听徐永立先生讲述吴祖太事迹
挖掘红色记忆,聆听英烈事迹
“吴祖太,红旗渠工程技术总设计师和建设者,县里唯一的水利专业大学生,参与红旗渠的勘测设计与修建,是红旗渠首张蓝图的绘制者。”这是徐永立先生口述中的吴祖太。
据徐永立先生回忆,修建红旗渠时的吴祖太简直是个战斗英雄,“白天测量,黑夜点灯绘图,白天黑夜,黑夜白天,苦熬了几十天,爬了五百五十架高山,越过了无数条河流……钻弯弯曲曲的山洞,五百多米长的空心大坝,大大小小三百六十二个建筑物一个一个都进行实地勘测,又一个个进行技术设计,他手上那本水力学快翻破了,他手中的那把计算尺快弄烂了,但他仍在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徐永立先生还讲述了吴祖太在红旗渠建设中的爱情经历,吴祖太为了勘测绘出第一张引彰入林渠线图,曾三推婚期。其妻子薄慧贞十分理解支持吴祖太,两人订婚不久,吴祖太就调往林县,但仅结婚100多天,1959年5月20日,为救过铁道的小学生,薄慧贞不幸身亡,年仅21岁。那时吴祖太正处于引漳入林勘测紧张阶段,接到噩耗,他匆匆赶来,但因为水利建设的急迫,便暂时将妻子埋葬在娘家,又立刻重返工程前线。1960年3月28日晚6点多,民工跑来报告说隧洞里出现裂缝掉土险情。吴祖太立刻放下手中刚端起的饭碗,带着安全员李茂德向隧洞口跑去。为了不误施工正常进行和保障民工人身安全,他不顾危险进洞查险,遭遇塌方,以身殉职。步步追访,我们逐渐看到一个真实的吴祖太:他放弃城市,远离父母,推迟婚期,怀着学以报国的一腔热血投身红旗渠的设计和建设,他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挥洒在红旗渠建设中。
徐永立先生展示研究吴祖太事迹的成果
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的,没有老一辈人的拼命和付出,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要永远铭记他们。然而,由于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有关吴祖太英烈的事迹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记忆,正处于一个半埋没的状态。
时至今日,我们不难发现,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有些人沉迷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只顾自身发展,甚至选择在出国留学后不再回国。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身边的吴祖太先生,作为县里唯一水利专业大学生,却甘愿放弃城市生活,选择了扎根大地,为祖国的建设默默奉献。
实践团队成员在倾听徐永立先生对当代青年的嘱托
在实地调研中,吴祖太英烈的事迹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课程。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汲取党史教育中的“红旗渠精神”,深刻理解其独特的精神内涵。红旗渠修建过程中,无数共产党员和群众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和艰苦条件,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宝贵的灌溉水源,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它不仅仅是一项工程建设,更是一种为人民谋福祉的奉献精神。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力量,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关注社会问题,为解决社会矛盾和改善人民生活贡献智慧和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86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