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三下乡团队“兰城潮韵—韵动三下乡”服务队前往普宁市寻找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华战舞英歌舞领略来自普宁的传统文化风俗体会中华民族的少年之魂。
英歌舞,又称“莺歌”“唱英歌”等;发源于广东省普宁市、潮阳市,大概成形于清末民初(1850年左右产生,距今有150年左右);它主要取材于地方戏曲的武生招式、南派武术,田间地头的务农动作;结合潮绣绣成的戏剧服装、潮州大锣鼓的音乐;经过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形成特属于潮汕地区的传统舞蹈。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英歌舞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舞后还有歌舞小戏,称“英歌后棚”。按舞蹈节奏的板式划分,大致分为慢板英歌、中板英歌和快板英歌三种。英歌舞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及时雨说”,一种是“秧歌说”,一种是“傩舞说”。
及时雨说:
是在明末清初绍兴名士张岱的《陶庵梦忆》这本书中“及时雨”一节就有这样的说法。张岱认为,可能是因为水浒英雄的大哥宋江绰号就叫“及时雨”。
秧歌说:
是说英歌舞是从山东鲁北的“大鼓子秧歌”和鲁西的“柳林秧歌”脱胎来的。因为英歌与“秧歌”在潮州话里的发音是比较相似的。
英歌舞的表演独具魅力,它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构成了磅礴、威武、强壮、豪迈的气势,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不同镇街的英歌舞表演风格、角色分配都略有差异,但表演几乎都取材于梁山好汉故事,英歌舞的舞蹈内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梁山好汉化妆卖艺攻打大名府,营救卢俊义,还有一个是梁山英雄化妆劫法场救宋江。其动作威猛阳刚、服饰色彩鲜艳、音乐热闹欢快。翁木顺说,英歌舞表演以刚劲、奔放的舞姿,构成了威武、豪迈的气势,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在潮汕人眼里,英歌就是英雄的化身、吉祥的象征。
现如今,短视频技术的崛起,使得潮汕英歌舞一度火爆互联网,英歌舞也重新恢复了生机与活力,被越来越多人知晓与欣赏。著名舞蹈家贾作光曾盛赞英歌“舞出了中华民族之魂”。当代青年人也要积极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将英歌舞与音乐融合,在传统英歌的基础上,在继承好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呈现出时代感,不断创新与发展英歌舞。
英歌舞的传承之路还很漫长需要我们大家不断努力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英歌舞,喜爱英歌舞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英歌舞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中英歌舞的未来也会越来越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87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