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合工大学子三下乡:投喂江豚望长江微笑,泛舟江上看禁渔蓝图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长江禁渔团队

8月21日至23日,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调研长江禁渔的生态工程和民生工作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四地开展调研活动。实践团通过观看宣传片,召开座谈会,乘坐执法船和对话退捕渔民等多种形式,对长江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段禁捕退捕工作开展情况和长江江豚种群恢复情况进行了深度调研,志在呼吁更多人加入长江禁捕退捕的队伍中,携手保护长江生态,共建绿色家园。

三下乡使我们在实践中求知,在锻炼中成长,三天前往四地,充实的实践之旅,我收获颇多,感悟颇丰。不同于多数团队抓住了7月的尾巴,于八月蓄势, 两个月的精心准备,拉满弓弦的银箭于夏日的末时射出,我们来到了实践地开展工作。

长江禁渔是党中央为全局计、为子孙谋而做出的重大决策。经过前期知识储备,我们认识到近几十年来,受过度捕捞,过多采砂等多种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长江是中华儿女的母亲河,几千年来,江水无私地哺育着华夏民族,面对长江生态修复迫在眉睫的现实,我们必须要收起渔网,实施禁捕退捕,让长江休养生息;同时我还了解到2023年是长江禁渔“三年强基础”的收官之年,长江禁渔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江豚微笑,鱼翔浅底,人护清流,理想中的长江渐渐有了雏形,印象中的她也渐渐清晰了起来。

出发前,我一直觉得,我们前往安庆四地,是要调研长江水质,帮助解决民生,可是,我们缺乏深入的了解,也难以提出见解,如何能开展实践呢?满怀对未知的疑问,不知不觉已抵达第一站,安庆市西江江豚迁地保护中心。观看宣传片后,我们跟着工作人员来到一片水域,随着一条条小鱼被扔进水中,江豚终于“露脸”了,只是稍稍探出一个脑袋,就引得我们惊叹连连,据介绍,长江江豚是长江流域的独有物种,被称为长江生态的“晴雨表”,江豚种群的恢复,足以表明长江生态恢复良好。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面前的水域,想多看几眼“害羞”的江豚,谈笑间,团队伙伴已经抓住一条小鱼的尾巴,想要亲自投喂江豚……

图1 团队成员在投喂江豚。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晓敏 供图

22日上午,我们来到了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细雨蒙蒙浇不灭我们的热情,宣教馆栩栩如生的标本,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江豚的进化史。

下午团队一行人来到了芜湖市,芜湖市农业农村局禁捕退捕科科长张进和崔志强同志热情接待了我们,并在市人民政府五楼会议室展开座谈会。

在相关的问答中有提到关于执法工作的强度与难度问题,他们很平淡的讲述了这项工作随时随地都充满着各式各样的危险,这项工作每年都会有应届大学生的到来。刚开始接触这一项工作时,他们同我们一样,都怀揣着兴奋,对新奇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像旅游一般轻松愉悦。然而随着工作的继续深入,高强度的长时间工作,长江边的水蛇,岸边的无理之人,这都是需要面对的日常。压力与冲突使人成长,使人蜕变。这样的日常也一直会持续下去,如日常一般。

执法有个代名词为“铁血”,在他们的执法案例中也曾出现过屡教不改的情况,那便到了无可容忍的地步,只好移交公安依法处置,让法律的清晰字眼定下最合理的惩罚。但执法也并非完全是“铁血”,“我们也会遇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捕鱼的初衷是纯真的,那也许执法的力度便成为了一项繁杂的学问了。”对于特殊情况便有特殊处理的手段,公事公办,特事特办。联系老人的家里人并做好思想教育是执法力度的弹性化,执法手段的人性化。

23日上午,调研团到达了最后一站马鞍山。在马鞍山市渔政支队一大队队长崔圣夏的耐心讲解之下,我们见证了马鞍山这座重工业城市的禁渔成效——碧水蓝天、锦鳞游泳。作为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也作为最早开展禁渔工作的城市。关于退捕渔民的生活保障上无可置疑的做到了标杆,做到了表率。

图二 退捕渔民璀璨的笑容。中国青年网 张晓敏 供图

对于渔民来讲,长江鱼类密度的下降以及技术上的落后,上岸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虽然上岸之后相比旧时代的传统捕鱼赚的钱少了,但养老生活有了保障,子孙后代也不用在江上继续漂泊。政府提供给我们像护渔员这样的公益性岗位,能用到我们为数不多的技术,被社会所需要,过上平凡的生活。”依然可以和从前的渔民朋友共事也许便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而现在是他们璀璨的笑脸让我知道退捕渔民的安居乐业,是他们坚毅的眼神让我明白在这条充满未知的危险的漫漫长路上有一群人在为长江的未来不断前行。

面对长江生态修复迫在眉睫的现实,我们必须要收起渔网,实施禁捕,让长江休养生息。青年一代是祖国的希望,肩负祖国的未来,作为当代青年,满怀报国之志不仅要关心家事,更要心系国事天下事。借助高校平台,和队员一起三下乡,近距离接触“禁捕退捕”,三天走访四地,了解相关执法知识,与退捕渔民交流,坐执法船体验巡航,我们看到水清岸绿,江豚嬉戏,鱼翔浅底……我相信,十年禁捕退捕定会给我们带来万顷碧波,回清倒影的母亲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89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经管学院开展新生破冰活动

为增进大一新生之间的了解,加强新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深对彼此的认识,强化团体意识,淮阴师范学院交通路校区经管学院于2020年10月12日至10月17日,开展了新生破冰行动。经管学院全体…… 王怡惠 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查看全文 >>

以心迎新—经管学院首日迎新工作顺利完成

2020年9月12日,天朗气清。为了2020届迎接新生的准备工作,淮阴师范学院遍结条幅,张贴标识,志愿者与老师们忙碌的身影充盈校园。出于疫情期间的学生安全考虑,家长并不能像往年一样和新生相…… 张志豪 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查看全文 >>

以心迎新——经管学院首日迎新工作顺利完成

2020年9月12日,天朗气清。为了2020届迎接新生的准备工作,淮阴师范学院遍结条幅,张贴标识,志愿者与老师们忙碌的身影充盈校园。出于疫情期间的学生安全考虑,家长并不能像往年一样和新生相…… 张志豪 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中量大食品快检助老实践团——食品安全绍兴行
为响应二十大号召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同时为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中国计量大学老有颐养——食品快检助老实践团于2023年8月23日下午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合联合市场开展了对乳制品、肉制…
眉县“中国猕猴桃之乡”
眉县是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是“中国猕猴桃之乡”。眉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是猕猴桃的最佳优生区,早在1978年就率先开始猕猴桃人工栽培试验,1988年开始栽植发展猕猴桃,1998年在全县大面积推广。近年来,…
合工大学子三下乡:微文学作品 全面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内涵,深刻认识长江禁渔禁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长江生态情况每况愈下,环境治理亟待解决,百姓安居乐业迫在眉睫。就在这时,一纸号召也能腾空而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子孙根本利益而…
合工大学子三下乡:微文学作品 上岸
“老李啊,你不要一天天净傻笑了,马上政府要求全部渔民上岸,我们到时候可怎么生活啊!”“呵呵,不用担心,政府忘不了咱的……”夕阳照在长江面上,波光粼粼,老李的脸庞也在这夕阳下泛着红光。是的,“十…
心系农业产业发展 脚步实践青春理想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2023年8月26日至28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赴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乡村振兴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三下乡暑期活动:革命时期的陕北民歌
为了了解陕北民歌的发展以及群众对陕北民歌的了解程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科学院在陕北地区展开了此次的暑期实践活动。陕北民歌蕴涵独特的黄土地风韵。陕北是一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孕育出了几千年灿烂悠…
能源先锋实践队赴江汉机械研究所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能源先锋实践队参观采油设备王昊摄能源先锋实践队参观展览区王昊摄能源先锋实践队与讲解员合影王昊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能源先锋实践队于2023年7月26日至30日前往中国能源设备研发行业的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实践三下乡:探寻陕北民歌在革命时期的发展
为了了解陕北民歌的发展以及群众对陕北民歌的了解程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科学院在陕北地区展开了此次的暑期实践活动。陕北民歌蕴涵独特的黄土地风韵。陕北是一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孕育出了几千年灿烂悠…
法宣讲活动——学习法治知识
法宣讲活动——学习法治知识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推进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教育整顿活动,7月4日上午,岠嶂山小区普法宣讲活动团的志愿者14人参加巢湖学院举办的“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送法下乡、释…
探究眉县猕猴桃乡村振兴之路
眉县始终把发展壮大猕猴桃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作为振兴之本、致富之源,按照“提品质、延链条、树品牌、占市场、保安全”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眉县招牌、陕西名片、国家品牌”。眉县被授予“中国特色农产品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