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是在民间世代广泛流传的歌曲,是最大众化的音乐形式,是大众口头创作的、并在流传中不断丰富着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为走进民歌,品味民歌,从传播民歌,2023年7月20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英语学院“黔绻民族文化,江达新村正能”实践团来到濯水古镇进行民歌的调研采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渔鼓传承人余恒渊老人演奏现场
余恒渊老人是一位民间艺人,用渔鼓筒自编自唱。他手中的渔鼓筒又称道情,最早是道劝人为善的宗教说唱,后期脱离宗教,成为民间说唱艺术。


在采访中,余恒渊老人向实践团介绍到:“渔鼓筒作为一种乐器,是由蛇皮和竹子制作而成,发出的音更加清脆。我们用渔鼓筒自编歌曲倡导大家文明向善,宣传濯水,宣传党。”老人还与实践团分享了在2017年十九大之际创编的歌词:“渔鼓筒一打我一句话,十月召开十九大,十九大代表多有好,大家起立唱国歌……”。

图为团队成员冯淞源自编歌词

图为实践队成员学习民歌与演唱自编民歌
民歌作为一种文化因多方面因素也面临着传承危机。许多地方民俗的濒临失传,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树立起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心,用“年轻”的方式盘活民歌,传承路虽漫漫,然求索之行始于足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90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为探究崂山村高质量发展转型之路并发掘其特色香榧产业的示范作用,2020年7月5日,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在玲珑街道的……
沈晓帆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的深刻内涵,助力乡村振兴,7月6日,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玲珑街道……
钱思源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为响应乡村振兴发展和精品村建设等新的时代热点,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团按计划,于2020年7月5日,兴致勃勃地走进崂山村,打算对它的“村……
郦千喜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宁静田园,悠然崂山。七月,浙江农林大学“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社会实践团赴临安区玲珑街道崂山村开展暑期调研实践。车子在村里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行驶,纵目望去,两旁齐列的桃……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乡村振兴背景下,曾经经济基础薄弱、脏乱差典型、几乎是街道最落后的村,经过短短几年,就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的崂山村,是如何实现的?浙……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乡村振兴背景下,曾经经济基础薄弱、脏乱差典型、几乎是街道最落后的村,经过短短几年,就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的崂山村,是如何实现的?浙……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宁静田园,悠然崂山。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崂山村,经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一个小山村的蝶变,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早期村里开始的特色香榧产业,这些年发展形势……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