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遗产变成遗憾——调研工业遗产保护探寻工商名城来路
盛夏时节,蝉鸣声声。常州经开区运河公园内,水蜿蜒、景连绵,运河南岸自然风光旖旎,北岸工业底蕴深厚,一派古今交融、文脉绵延的风姿。近期,山东大学工业遗产调研团队前往常州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就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情况进行调研。
一、实践背景
作为近代工业的发祥地、苏南模式的创立者之一,常州,因河而生,因河而兴。大运河流淌千年,推动常州从农耕文明一路流向工业文明,这里,曾创造出“小桌子上唱大戏”“双手舞出九条龙”的发展奇迹,是全国闻名的“工业明星城”。自1980年代后期,常州与全国大部分城市一样进入整体转型时期,城市工业外迁步伐加快,留下了大量的工业遗产。
二、传承与再生
恒源畅厂创建于1932年,是常州早期机器织布厂之一。2008年,结合大运河申遗、常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围绕“运河文化、工业遗存、创意产业、常台合作”四大主题将其改造成运河边的创意街区,从“古运河畔老工厂”变身“常州文化新码头”,成为常州工业遗存整体保护利用再生的样本。
1.“硬核工业”牵手“诗和远方”
走进园区,陈旧斑驳的老墙上爬满了碧绿的爬山虎;建厂初期的老办公楼变身为恒源畅书坊;机修车间被用作剧场;风机廊道则被改造为恒源畅历史陈列馆……丰富的厂志、影像和物件,讲述着求实创新的百年“制造”故事。
2.水清岸绿、文化丰饶
一水相连,串珠成链。运河文化节、运河夜市、运河之声等活动纷至沓来;民国特色的牌坊、风情街、教堂和钟塔,串成一条美丽的文化景观轴;延陵东路成片的梧桐树荫下,营造了最美网红路意境。
3.面向未来、创新求变
今年,常州经开区承办全国首个大运河工业遗产峰会,大力弘扬常州工业发展的运河基因。去年6月,运河五号与三堡街联动,培育夜间文旅消费产品,让运河夜经济成为常州老城区的颜值和消费力担当。
三、问题与建议
7月31日,团队成员任倩兮前往常州运河五号创意街区进行考察。自2010年开园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园区周边公共交通仅依靠258路公交车,便利性不足,人流量不稳定。2021年6月常州地铁2号线开通后,位于园区西南侧的“勤业站”弥补了公共交通方面的缺失,园区人气才有所提升。
为确保调查数据真实准确,团队成员主要对园区游客开展针对性访谈,设计9个与工业遗产保护有关的访谈问题,并在访谈前进行集中讨论确定,通过面对面对话、填写纸质问卷等多种形式在园区内进行抽样调查,共收集20份访谈结果,受访群体遍布各个行业。
访谈发现,受访者主要年龄段为18到65岁,绝大多数通过媒体资讯推送以及亲朋好友口口相传对运河五号产生参访需求。然而,大部分游客对运河五号的历史背景没有清晰认识,认为目前运河五号的开发程度与商业化程度比较适当。事实上,团队成员走访发现,运河五号目前未能发挥北侧滨水岸线的优势,一方面大运河石质驳岸与河面高度落差大且无缓冲,不利于亲水休闲;另一方面,由于园区围墙和三堡街机动车道的双重阻隔,“五号码头”孤立在园区之外,未能发挥空间节点的作用。除此之外,由于园区承接活动的间隔周期较长,场地出现了大量闲置,单纯依靠餐饮和娱乐设施,无法对游客形成较强吸引力,很多文创企业在入驻一两年以后旋即离开。
在了解问题的基础之上,队员就工业遗产的再利用开发方向进行调查,游客认为将运河五号打造集商贸、文创、公共休憩、主题博物馆于一体的创意园区或许更有利于运河五号的传承与发展。当问及工业遗产保护问题时,游客们认为需要在保护工业遗产原貌基础之上开发再利用,加大宣传力度,团队成员实地考察后也提出了对运河五号及周围居民区环境进行整体升级、通过地下停车和立体停车等手段加强停车管理、激活大运河沿岸滨水空间、完善业态等针对性建议。
作为城市历史的记忆,工业遗产保护必须树立动态的发展眼光,以其文化价值的挖掘实现推陈出新,与城市建设相协调,共同打造特色城市名片。岁月长河奔涌,海纳百川的精神历久弥新。常州经开区仍需再攀文旅融合新高峰,结合百年工业,扩大运河文化影响力,让这条历经千年沧桑的生命之河、丰饶之河、文化之河,奔流不止、生生不息。
撰稿|于北溟
图片|任倩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97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