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青岛7月15日电(通讯员:迟钰)为了研究反诈宣传的受众接受度,拓宽反诈宣传渠道,扩大反诈宣传影响,7月12日,曲阜师范大学志报岁月愿暖社区实践队赴青岛市莱西市部分社区展开调研实践。实践期间,实践队员走进社区,面向不同年龄段的群众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寻找反诈宣传的效果和存在的缺陷。
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被骗经历多种多样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精进、社会反诈意识的不断增强,诈骗手段日益复杂多样。诈骗分子往往通过买来的电话来源大数据分析人员信息,通过信息共鸣拉近被骗者距离,进而实行诈骗。实践队员通过对社区居民的调查,找到不同年龄段群众对待诈骗方式与反诈意识的态度,进一步分析反诈宣传活动的优势和宣传劣势。“有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会收到短信诈骗,都是说我之前买网络课程所在公司破产,要求我加QQ群,按照指示退还之前交的钱,”采访中大学生小梅(化名)很苦恼地回忆着,“第一次受到这种诈骗是电话打给我的,让我加QQ群,非常耐心地教我如何去下载APP,因为我手机的原因系统一直没下载下来,就在我很愁怎么下载的时候,反诈中心给我打来电话说我可能遇到了诈骗,随后还给我父亲打了电话让他知晓,这才杜绝了我后来的短信诈骗的被诈骗可能性。”实践队员采访发现大学生诈骗手段基本还是围绕在网络交友、电话泄露以及账号被盗等互联网诈骗范围,中年群体则多为孩子辅导、银行卡信息泄露、冒充公检法进行诈骗,老年群体则没有特别复杂多是医疗保健类的诈骗,但老年群体的受诈骗概率相比之下还会更高一些。
增强反诈宣传力度 提高反诈意识
通过此次的实践调研,实践队员对社区居民的访谈和调查问卷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数据显示,居民都是具有基本反诈意识的,重视自己和家人都人身财产安全。但由于诈骗手段的多种多样,很多居民无法立刻分辨真假,很容易在诈骗过程中受到诈骗分子的言语情绪刺激而失去判断能力,也因为对公检法的极度信任和对触犯法律法规的恐惧而失去辨别真假的能力,诈骗分子从制度空缺中钻空子使得居民的钱财流失。采访得知,社区的反诈宣传多流于纸面和口头宣传,使得居民对于诈骗形式、诈骗手段和诈骗内容只存有表面的反诈意识。宣传很少深入基层社区进行面对面的教育、指导和认知身边的诈骗案例,使得反诈宣传很难深入人心。而通过宣传,居民会更近距离地接触现实身边的诈骗案例,敲响反诈的警钟,提高反诈意识,详细、系统地学习诈骗分子的各种诈骗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的诈骗具有不同的反诈意识。为此,实践队员研究确定了接下来的反诈宣传计划,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制定不同的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同时,实践队通过研究各种诈骗手段和内容的共性和区别,设计制定不同的反诈宣传版面张贴在社区中的刊板,并安排讲解员进行讲解。通过会议讨论安排下一步宣传计划,实践队员希望能够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增强社区的反诈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反诈意识。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追踪诈骗、及时追回财产的技术有所进步。但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诈骗方式花样百出,从源头杜绝诈骗相比较事后追回财产能够更好的降低受诈骗的风险,减少更多的财产损失,保障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所以进行社区的反诈宣传必不可少。通过有效的反诈知识宣传,提高居民反诈意识,增强判断诈骗能力,从源头切断人员和财产转移的风险,也减少了受诈骗后的需要追回财产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社会资源,提高社会运转效率,推动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本次社会实践不仅让实践队员了解到现在的诈骗手段和居民反诈意识情况,更明确了反诈宣传的优势和宣传过程中的阻碍,为反诈宣传做出新的宣传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98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