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资阳9月15日电 (通讯员 潘玉琴)“一面旗帜,只有高高飘起,才能猎猎飘扬;一种精神,只有薪火相传,才会源远流长。”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助力教育扶贫事业,西南财经大学组建了金融青协·于归支教实践队,于2023年7月17日至7月28日前往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临江镇清泉小学开展为期12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支教团队由金融、国际商务、工商管理等多个学院成员组成,活动开展期间,实践队结合专业所学,走进基层对留守儿童开展学科帮扶服务,积极探索教育助力乡村发展的道路。
清泉小学是一个传统的乡镇小学,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前往城市打工。而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受条件所限,只能将孩子留在家乡,交给老人抚养,这些孩子统称为留守儿童。清泉小学的大部分学生由他们组成。客观上来说,乡镇小学的师资力量相较城市小学较差,而老人的监管力度相较父母较弱,导致一部分留守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到的知识也不够。而作为大学生的支教团,于归支教队选择暑假这一特殊时期,以夏令营的形式,支教的方式深入农村生活,克服住宿条件简陋,教学环境较差的困难,专门制定融合趣味性与学术性为一体的课表,为自愿的六年级学生提供衔接课程与兴趣课程,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助力成长。
“我们首先与清泉小学的校长取得联系,对接后获得学员名单,根据名单分班并排出课表,”支教团队长潘玉琴提到,“我们准备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因为学生们在这之前没有接触过英语,我们讲英语的课程比例提高,希望能让学生对英语不陌生,能产生兴趣,这样能让他们在学习初中课程时能更加得心应手。同时,我们还准备了书法等兴趣课,让学生们能够接触到平时上学学不到的东西。”在本次支教活动中,支教队员们充分考虑到小朋友们即将升入初中的情况,故而进行了一些课堂知识内容的衔接与预习,如: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等。在正式展开授课之前,志愿者们已经利用在校时间做出了一系列教学计划,并且随着课堂的进行适时调整自己的计划,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小朋友们的需求。在小学授课期间,得益于校长的帮助与支持,志愿者们可以在教师办公室内进行备课,半开放的环境与工位更加有利于志愿者们对授课内容与授课计划的探讨与研究,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队员们的备课效率与质量,从而能够为小朋友们带去更适合他们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在知识类课堂上,志愿者们严谨授课,小朋友们认真听讲,大家一起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为之后升入初中的学习打下更加坚固的地基。
除此之外,在与校方的沟通交流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这里的小朋友们对艺术类课程接触较少。队员们不仅希望小朋友们可以学习到学科知识,也希望能够给小朋友们带去更多的欢乐、帮助小朋友陶冶情操。在这一点上,于归支教队与校方不谋而合。因此支教队设置了一些趣味性艺术类课程,如:音乐课与书法课。于归支教队开展音乐课的初衷是希望小朋友们能够认识到更多的乐器,从中体会到乐器的美妙与音乐的魅力,从音乐中汲取生活的力量,因此支教队成员在前往支教目的地时,带上了多种乐器。在音乐课上,一名志愿者伴奏,另一名志愿者引导合唱,音符跳跃婉转,歌声清脆嘹亮,小学里回荡着小朋友们清脆的童声,定格着这一瞬间音乐的魅力。同样,于归支教队选择书法课的初衷也不仅是为了帮助小朋友们规范自己的书写行为,同时也希望能够带领小朋友领略我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书法的厚重的魅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队员们上网查阅了许多资料作为借鉴,结合自身过往学习书法的经验,向小朋友们一点点揭开书法的面纱,领略其中的奥秘。
支教活动当然不是一帆风顺,途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从临走时的突发情况,住宿条件的简陋,到途中支教同学之间内部纷争,一件件一桩桩困难矛盾出现,支教团的同学们没有抱怨,而是选择解决问题,将荆棘浇灌,开出朵朵鲜花。“问题当然有,但我们也不能就让它这么存在不是?总要为小朋友们做好榜样。”队员们这样说。2023年7月28日,于归支教队开展了结营仪式,为本次支教落下了圆满的帷幕。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团队同学搭建起展现专业能力的舞台,帮助他们了解基层教育情况,同时也发扬了青春本色,弘扬了志愿服务精神,将西财学子专业所学融入支教活动中,彰显责任担当,为乡村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出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01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