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绣文创产业基地优秀经验借鉴:千年鲁绣,韵味依旧
1.非遗传承人进高校传授技术工艺
我们了解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鲁绣传承人田先生目前在威海职业学院每周进行有偿授课,将自己掌握的鲁绣技艺手把手地传授给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课程专门针对年轻大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学会了怎么刺绣,怎么拿针,怎么来绣花,同时拥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体验感受,能促进鲁绣继续传承发扬下去。如今,非遗传承人进入高校教学已经是一种常态化的教育和传承保护形式,学校引入优质的社会教育资源,发挥学生活动中心的作用。非遗制作和非遗大讲堂作为传承非遗的重要形式,可以让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之外,运用各种感官主动体验非遗文化,亲身尝试、探究、发现,自觉完成非遗文化知识体系的建构,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们的人格培养过程中。让鲁绣等非遗文化走进校园,从保护、传承和弘扬的角度开发和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体系,进一步挖掘非遗所蕴涵的独特启蒙教育价值及艺术教育价值,并且寻找和培养年轻的传承人。
2.“非遗+旅游”融合并进
鲁绣文创产业目前与当地的旅游景点及美丽乡村等均有合作。作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田先生还通过参与文创公益活动,将鲁绣与文创产品融合,形成一些有特色的的文旅产品。具有演艺性质和体验性质的非遗项目与旅游融合,既可基于全国范围的游客扩大非遗项目的受众面,也可以增添旅游景区或项目的文化内涵,增强旅游品质、口碑和游客黏性。一些成熟的企业通过多年的经营、探索,已建立起完善的经销体系,有的还将非遗作为核心产业,进行全产业链的打造、建设,未来可以围绕产业链大力建设鲁绣小镇,打造出特色街区和刺绣艺术展示中心,形成“一街、一馆、一中心”的产业集群优势。威海是特色旅游城市,游客量较大,鲁绣融合了艺术性、当地特色和纪念性,可作为伴手礼和文创产品在街区或展厅进行出售,不仅销售额会提升,而且对于非遗的宣传大有裨益。
3.政府牵头,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
政府需要做出更多的行动,尤其是在组织领导和资金筹备方面,因为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上,单靠非遗传承人和企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政府需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重视民间非遗文化的研究,牵头建立专门的研究所等。非遗传承人或企业负责聚集该领域的大师一起研究非遗文化的内涵和工艺,例如鲁绣的刺绣技艺,研究机构深层次地剖析非遗文化的历史积淀,研究非遗文化产品的工艺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研究过程产生的费用由政府来买单。政府也在其中承担保护责任,加大对非遗文化的宣传力度并提供足够的经费,保证非遗专门研究机构的正常运行,激发个人和企业的创造性,同时注重研究机构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扩大非遗文化的人才储备。
结语:
文创产业的红火态势离不开传统文化形式的助力,也离不开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领悟与表达。在现实中,文创产业必须充分尊重传统文化的本质和价值,杜绝盲目地迎合市场趣味,让思想的宽度和广度以及创造手法的灵活与多样造就相互碰撞的多种可能。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我们需要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讲好每一个文创产业故事,拓展出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让传统文化的发展之路越走越顺,越走越远,也让人们在不断的视觉冲击和情感交互中获得更大的满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01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