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观名人旧居,仰名人风骨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作者:丰钰晴

为了了解青州市当地传统文化,通过了解当地关于名人故居等地方了解历史文化,从而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促进青少年积极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7月26日,曲阜师范大学“思乐泮水”社会实践队的一名队员在其家乡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的名人故居进行为期一天的调研,了解相关名人故事。

青州素有“东方古州,三齐重镇、海岱都会”之称,其古城历史可上溯至七千多年前,并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十二年的国都辉煌,是北辛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这悠久的历史中,诞生过许多优秀的人才,也有许多优秀的古人在青州居住多年,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在青州古街建了名人牌坊,也将名人居住地列为纪念馆,成为旅游胜地。

调研一开始先去了位于青州古街的名人牌坊。牌坊分布有柱国坊、大学士坊、尚书里坊、一门科第坊、少保坊等十几座名人坊,其中的海岱都会坊为古城青州的地标性牌坊。每一个牌坊的建立都是对古代名人或者家族的表彰,但是第一座牌坊却是为彰显古代青州历史地位。这些牌坊造型不一,但是巍峨壮观,尽显历史厚重。但是走在街上,对游客进行随机调查时却发现,游客们只是对这些建筑感到惊叹,极少数会知道这些牌坊所建立的意义,大多数人都不知这些牌坊的建立原因以及所代表的名人事迹。名人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瑰宝,现在却渐渐淡出年轻人的视野之中,不被重视。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名人牌坊介绍。

后来实践队员又出发前往范公亭公园。范公亭公园因纪念范仲淹任青州知府而建。范公亭公园内景色宜人,温度适宜,是个游玩的好地方。据记载,范仲淹为政时,青州一带流行一种病,蔓延很快。为此,范仲淹亲自汲水制药,发放民间,很快制止了病的流行,众百姓感激不尽。恰在这时,南阳河畔有泉水涌出,且水质纯净,甘甜可口,百姓以为这是范公的德行感动了苍天,就取名“醴泉”。范仲淹在泉子上建造了一座亭子。北宋皇祐四年,范仲淹病逝于赴颍州途中。人们感念范公,就把“醴泉”叫做“范公井”,把亭子叫做“范公亭”。在范公亭公园中,还有三贤祠。范公祠居中,内有范仲淹塑像;富公祠和欧阳公祠故址均在城西瀑水涧之侧,明末皆移建于范公祠左右,统称“三贤祠”。三贤祠为后人祀三位青州知州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之所。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之前学习过范仲淹的文章,因此对他比较熟悉,但是另外两位知州就感到不熟悉。对于三位知州的人生事迹以及他们爱民等个人性格都不了解。

除此以外,在范公亭中,还存在李清照纪念祠。清照纪念祠是一处为纪念曾在青州居住的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而修建的纪念馆,纪念祠是一处青砖灰瓦、砖木结构的四合小院,院内主厅三间,坐北朝南,额曰“归来堂”。东、西、南三面为“人杰亭”、“金石斋”与“词廊”。另有花木点缀,使这座中华传统格局的民间建筑,显得格外清淡素雅,古色古香。纵观李清照巾帼不让须眉的传奇一生,历经大起大落,仍然遮掩不住她那身上那无尽的光芒,在历史长河中闪闪发亮,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虽为女子,却又超越一般女子之上,而她的词,也被后人成为“易安体”,在文学上享有很高的造诣,让人们从她的词中感受到人格魅力的同时,也不禁为她后来颠沛流离的生活感到哀伤。

在这一天的实践活动中,游览诸多名人纪念地,感悟这些历史人物身上那卓越的学识,也敬佩他们坚韧坚持的品格。作为当代新青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应做的,我们应尽己所能,从先贤身上学习那些优良品格,不断提升自我,也尽己所能传承这些优秀文化。(通讯员 丰钰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02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年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小岗村再次成为观……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书写科创之梦,让青春更闪耀——刘凯

引言新时代的青年不忘初心,奋斗力行,用汗水浇灌理想,用智慧开启新路,用自身行动诠释了“创新无止境”。创新型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资……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医产融合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与康养、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更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深入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程庙村调研……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从新安百草园到智慧中药房

2024年7月10日至7月12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立德创新卓越班”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屠呦呦班”共计40余人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黄山歙县是新安医……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三下乡--歙县义诊暖人心

义诊温暖人心,医药点亮乡村2024年7月11日早晨,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来到了歙县经开区社区委员会进行义诊活动。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的六位专家一同上阵,…… 刘凯 方文发 杨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参观朱光纪念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2025年2月5日,“文化之根,精神之魂”社会实践队一队员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走进了承载着深厚历史意义的朱光纪念馆,进…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返家乡:环保教育宣传在行动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安徽工业大学的奚燕同学利用暑期返回家乡安徽铜陵,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教育宣传活动,旨…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最新发布

相应号召,积极实践
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关爱下一代,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更广阔的学习平台,使广大同学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服务奉献于社会,提高自身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7月2日,葵花向阳志愿服务团队在六里坪镇小学…
高板青脆李产业园为实现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铺路
高板青脆李产业园为实现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铺路西南财经大学成都7月17日电(通讯员李泽淼)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已经成为了现阶段中国发展的宏大命题,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金堂县大禹村社关于农业转型做出的探索取得显著成效
金堂县大禹村社关于农业转型做出的探索取得显著成效西南财经大学成都7月18日电(通讯员李泽淼)“人的生活状态,就是这里独有的风景。”在金堂县大禹村,寻学金堂实践队遇到了一群忙忙碌碌但又饱含热情的人,…
湖北学子三下乡:葫芦虽小乐无限,传递温暖在我心
中国青年网十堰9月14日电(通讯员刘菲菲)“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山万里身。收起鬼神窥不见,用时能与物为春。”葫芦谐音“福禄”,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发扬传统文化和推动乡村教育,湖北汽…
湖北学子三下乡:勇于迎难而上,梦想助力前行
中国青年网十堰7月1日电(通讯员刘菲菲)青春添光彩,逐梦向未来。为了传递温暖和关爱,7月1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葵花向阳志愿服务队前往丹江口六里坪镇小学开展了爱心支教活动。虽然每个人都很渺小,但这光…
了解家乡历史,赓续文化传承
为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进一步挖掘家乡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并更好地弘扬和传承家乡文化精神,培养青年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增强青年的文化自信,2023年7月9日,曲阜师范大学“思乐泮水社会实践…
阳光花城做好乡村调研,山水盐边唱响振兴新篇
阳光花城做好乡村调研,山水盐边唱响振兴新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2023年9月1日至9月5日,西南财经大学“盐盐”夏日实践队赴四川省攀枝花市…
滁州学院学子赴滁州市琅琊区凤凰社区开展志愿活动
为进一步强化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优化社区文明风貌,营造舒适宜居的社区生活环境,提高社区人员的幸福感和满意度。5月6日,在滁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志愿行动小分队和琅琊市琅琊区凤凰社区社区负责人的指导和…
湘潭大学三下乡:寻访革命故地,品味诗词力量
指导老师:龚鑫通讯员:敖琪、王晶晶、史欣瑶为深入了解毛泽东诗词创作背景,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湘潭大学“动听时代”毛泽东经典诗词暑期研学营3团成员毋心怡于7月28日前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公园进…
湘潭大学三下乡:风雨苍黄,诗史沧桑正道
指导老师:龚鑫通讯员:敖琪、王晶晶、史欣瑶为响应三下乡活动号召,更加深入了解毛泽东同志在解放战争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诗词创作背景及相关人生历程,湘潭大学“动听时代”毛泽东经典诗词暑期研学营3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