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扬州8月15日电(通讯员 桑芃)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星火成炬,丹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江苏省扬州市开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以古商业街、5A级景区——东关街和大运河文化为切入点,旨在了解各地方在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有哪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变化。
(图为扬州东关街。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桑芃 摄)
扬州东关街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东关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道,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
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陆陈行、油米坊、鲜鱼行、八鲜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东关街上的“老字号”商家就有开业于1817年的四美酱园、1830年的谢馥春香粉店、和东关街紧紧相连的是东圈门的古街区。两条街现已结合起来共同规划、整治、开发,这里除有老字号店铺外,还集中了众多古迹文物:有逸圃、汪氏小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还有扬州较早创办的广陵书院、安定书院、仪董学堂,和明代的武当行宫、明代的准提寺等。
(图为雅官人巷实景。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桑芃 摄)
本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重点了解了东关街民俗文化的发展,随着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很多老住户都将原本自家的住宅改造成民俗,这不仅为广大游客提供了较为方便的住宿地点,也带动了本地原著居民的经济发展。而这些民俗往往都是在小巷子的深处,游客们是如何找到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团队成员也到实地进行了采访和观察。成员发现在主街道边上,有着民俗的指引牌,为游客提供了许多选择。
(图为实践成员与池墨的留影回忆。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桑芃 摄)
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他们主要的客源都是从美团、携程等平台进行提前预定,不仅减少了大家对小巷子里民宿的未知性,也省去了游客们找住宿地点的时间,同时还便于管理。可见,现代化科技的发展,不仅提供着便利,大大提高了商客交易的效率,提升了游客旅游的品质和民宿的利用率,同时也在不断促进着经济的发展。
“运河通,朝代兴;运河断,朝代亡。”在东关街东边便是发展千年的“京杭大运河”(东关古渡)。大运河在上千年的时间里,关系着历代王朝的生息脉搏,千里波涛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王朝的兴衰更替。
团队成员前往了扬州大运河博物馆,进一步感受了大运河的历史故事和不同朝代的风貌。最广为人知的便是隋炀帝三下江南的故事。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征发百万人开通济渠、邯沟,御龙舟幸江都,一下江南;公元608年,令百余万男女百姓开永济渠;公元610年,幸江都宫,二下扬州,开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隋大运河乃成;公元616年,再幸江都,三下扬州。隋炀帝巡幸江都虽然是为了安抚江南,同时也重新规范了皇家仪仗,使得礼制更加规范,但同时也浪费奢靡、劳民伤财。出于国家统一的需要,巡游江都是为了安抚民心、震慑江南这无可厚非,但其中还是有杨广本人想要“荣归故里”炫耀自己功绩的私欲。
大运河自隋唐“北通涿郡”开始,在各个历史时期,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商贸等方面,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元、明、清以来,三千多里长的京杭大运河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动脉,京城尤其是紫禁城所需各种物资多由此而来。“紫禁城与大运河”阐释了紫禁城营建与大运河的密切关系,并以北上宫廷的瓷器、漆器、玉器等文物将清代宫廷生活片段一一呈现。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桑芃 摄)
扬州因运河而兴,隋炀帝的一生与扬州、与运河相牵绊。展览以文物为主体,配合场景再现、文字展板,通过明暗两条线叙述了隋炀帝与扬州及大运河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明线为隋炀帝杨广的人生历程,从受封晋王、坐镇扬州(古称江都),到称帝之后三下扬州,再到大业梦碎、江都宫变,一夜殒身失国;暗线则是将隋炀帝的个人抱负融入中国大历史的演进,客观呈现隋朝的历史功绩,包括振兴文教、开凿运河、改革礼乐等,重新审视隋朝运河的规划、营建及其对后世的深刻影响。展览以隋炀帝杨广乘坐龙舟南下,自作《早渡淮诗》为引,徐徐展开这个历史人物与大运河的故事。
如今,在这一条历史长河上,已经看不到商船的来往。游船在这片水域上来回往复,这是对历史的告别,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带来的馈赠——旅游业的发展。不管是外地的游客还是本地的居民,都会选择一个不错的夜晚,坐在游船上赏夜景,感受河中的风、体悟国家发展的不易和精彩。
这座依靠着大运河发展起来的城市,紧跟“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地发展,居民的幸福感也在不断地提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04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