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成为越来越热门的话题,与各领域合作关系不断推进。在这种趋势下,我们注意到,非遗也能与特殊教育产生“联动”。其实两者结合已有先例,并开创出了一些成果,但是,仍有更多的可能性等待探索。基于此,我们将“新时代特殊教育发展:非遗传承视角”作为调研主题,开展实践准备工作,并初定接下来一个月作为活动时间。
自项目小队成立以来,紧紧围绕选题和实践,历经两次会议的不断商讨和意见发表,在不断调整中完善,最后确定了主题,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第一次会议将团队项目、小队名称和指导老师确定,并在会后积极联系,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认可与建议;而第二次会议则是对整个实践具体日程、调研方法的细化,包括但不限于调研对象(如社会组织、相关个人等)、调研地点、调查问卷、访谈提纲等,将整个处于雏形的项目具体化,更加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的调研任务。
实践目标对象分为特殊群体与接收单位,在特殊群体调查方面,我们选择了山东特殊教育学院。决定深入研究特定年龄段的特殊人群的学习课程情况,以及现存的就业问题。而在接收单位调研方面,我们则选择了剪纸项目和木版年画项目,通过与传承人或者保护组织的接触和了解中探索特殊群体,与接收单位间,存在互惠连接的可能性。另外,在自主调研和探索前,我们计划在炳良双创园和夏布绣的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进行调研,吸收其成功连接实践目标对象双方的经验,并将其应用在我们的实践中。
经过不断地讨论、持续地完善,我们期待将小小想法落实为可被实践的实际行动,为特殊教育创造更多可能、为特殊人群提供实现人生意义的更多途径;为面临传承问题的非遗技艺挖掘发展新思路,为能够形成供需契合的双方寻求融合互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15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