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称刺桐城,又称鲤城,简称“泉”或“鲤”,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世界遗产城市。
元代马可·波罗撰写了《东方见闻录》,记述了“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的繁荣景象。如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跻身世界遗产,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怀我好音 跃我福鲤”赴福建泉州闽南文化调研团邀您共同谱写《泉州见闻录》,今天来到——建筑篇。
提到福建建筑,可能会想到福建土楼、三坊七巷,亦或是闽南红砖建筑等。
那么,究竟什么是红砖古厝?
基本简介
闽南的红砖古厝是指闽南一带的传统民居,以“官式大厝”为主,又名“皇宫起”。
在闽南语里,“厝[“ʦʰu5”]”就是“家、房子”的意思。以小见大,“厝”是闽南人精神文脉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字。盖房子称为“起厝[kʰi3 ʦʰu5]”,“邻居”叫做“厝边[ʦʰu5 pĩ1]”,房主人称为“厝主[ʦʰu5 ʦu3]”,“家里”叫“厝里[ʦʰu5 lai4]”,大量“姓氏+厝”的表述遍及闽南语地区的村镇……
这个简单的字以“家”为重要内涵,连结了人、故乡,以及情感。
目前,闽南红砖建筑群已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这也是对它世界级文化价值的一份肯定。
建筑风格
“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起,石雕木雕双合壁。”
别具闽南风情的红砖古厝,有一抹独特的“闽南红”,小诗寥寥几行就点出其重要的建筑特色,即:
前埕后厝,坐北朝南,三或五开间加双护厝,红砖白石墙体,硬山式屋顶和双翘燕尾脊。
内在价值
有人认为,红砖古厝是一位沉稳豁达的智者,在故土离散的岁月中品尽了颠沛流离,但依然守住团圆和谐的祈愿。“归故里”的强烈归属感在岁月洗礼下愈发夺目,会伴随闽南人文脉络,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再现闽南人坚韧、开朗、沉着、豁达的性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搞乡村振兴,不是说都大拆大建,而是要把这些别具风格的传统村落改造好。”闽南红砖建筑有乡土底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闽南文化、海洋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既可以通过她展望先辈来路,也可以经由她走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毕竟保护好红砖古厝,就能更好地留住乡愁、留住根脉,也能更好地开拓未来。
典型例子
1.“闽南小故宫”——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泉州南安,以庞大的建造规模和精美的艺术装饰,成为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最高的闽南红砖建筑民居典型代表。
这是具有中西结合的综合性建筑,从多角度、多层次体现了红砖文化的浓郁特色,但也兼具西洋文化、伊斯兰艺术等外来文化的美感,为泉州多元、包容的文化特性提供了有力证明。
2001年6月25日,蔡氏古民居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华侨建筑博物馆”——梧林传统村落
梧林传统村落,位于泉州晋江,形成于明洪武年间,现存明朝百福墙、清朝官式红砖大厝、近现代哥特式和罗马式洋楼、番仔楼等各式风貌建筑89幢,是典型的闽南传统村落。
作为百年侨村,一树一景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感,背后是闽南特色与异域风情的完美结合。作为闽南文化的后花园,她将继续作为闽南侨文化的传播窗口,在活态传承中将“家国情、醉闽南、意南洋”三线并举。
2023年7月25日完成公示,确定晋江市梧林传统村落旅游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尾声
调研团在暑期期间,用脚步丈量故土,我们可敬可爱的家乡有新生的瑰丽,也有岁月的痕迹。在四方镜头中,我们定格红砖古厝,再一次和记忆深处的她击掌。
岁月流转,红砖古厝依然最让闽南人泪流不止。那抹闽南红也会依然是老人笑眼中的喜庆,是旅外侨胞的渴求,是咿呀稚童的打量……她也欢迎远方来客——你,轻轻地、轻轻地踏足。
泉州,调研团的活动起始点,也是调研团与众人的联系交汇点。
希望调研团本篇推文能为您了解泉州、了解闽南文化,贡献绵薄之力。
若有幸,我们泉州相会
文 | “怀我好音 跃我福鲤”赴福建泉州闽南文化调研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16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