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为先,教育领航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隔代”不“隔心”项目实践队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为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提升我院青年学子的劳动意识,增强同学们的专业劳动实践能力,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隔代”不“隔心”项目实践队前往济南市槐荫区腊山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以下简称“社工站”),来自社会工作专业的8名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了本次专业服务活动。大家通过“实践+观摩”的方式,不仅充分运用所学发挥了专业优势,而且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
(团队成员与社区工作人员、服务对象合影)
实地走访明方向,虚心求教促成长
在项目开始前,队员们来到社工站就劳动教育实践项目落地的相关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并初步明确了本次专业劳动教育实践的意向与目标。社工站对该实践项目给予高度认可和积极配合,认为项目能够充分回应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而且“高校+社工站”的实践模式对于社区公共服务提质和社会专业力量融入具有重要意义。随后,在社工站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社工”)的带领下,志愿者们开展了社区走访预调研,了解了社区内的隔代养育现状,制定了此次劳动教育实践方案,确定了符合社区实际、兼具高校专业性的工作方法和路径。
为保证实践质量,促进实践成效,走访结束后,志愿者们与社会工作者们结合预调研情况和社区数据就项目近期实施和常态化开展进行交流,着重讨论了怎样更好地与隔代养育群体建立相互信任的专业关系、如何更好地与老人及幼儿进行沟通、如何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开展服务活动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社工结合工作经验给出了宝贵意见,并建议队员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社工站活动,在实践中寻求答案,增强专业意识和提高服务能力。
(团队成员向社区工作人员请教)
实地走访、虚心求教。在社工的帮助下,实践队员不仅深入了解了社区情况,还学习到了丰富的实操经验,为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实践检验知识,服务提升能力
11月2日、9日,实践队员作为高校志愿者参与了社工站组织的“童心可鞠,循彩筑梦”隔代养育群体关护小组。从活动筹备到意见收集,从活动签到到工作开展,在社会工作者的指导下,实践队员完成了对本次活动的全过程、多环节的充分参与,带领社区内隔代养育者和孩子们先后开展了“五官在哪里”“小手小手洗干净”“拉彩带交朋友”“户外运动会”等活动,进一步熟悉了专业服务程序、方法,开拓了项目实践的工作思路,为优化完善劳动教育实践项目积累了宝贵经验。
(游戏“五官在哪里”)
活动过程中,通过“五官在哪里”“小手小手洗干净”等热身操的学习,孩子们学习并认识了自己的五官以及正确的洗手方法;互动游戏“拉彩带交朋友”锻炼了孩子们的颜色认知能力,提供了一次与小伙伴在愉快的氛围互动交流的机会;在“户外运动会”上,实践队员与孩子们一起进行了“老鹰捉小鸡”“接力跑”“大风吹”等游戏,使其在感受自然、释放快乐的同时,学习和体验游戏规则,激发他们对集体的初认识,树立起规则意识。最后,为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正向行为,队员们和社工一起为参与本次活动的孩子们颁发了奖状和奖品,活动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小童的奶奶说,“童童平时很少和小朋友一起玩,参加活动之后不光会认识颜色、数字,还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了,***妈很愿意让她来参加,她自己也愿意来玩”。
(幼儿们初步认识颜色和数字)
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促进了幼儿反应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增进了亲子关系,缓解了隔代养育者的抚育压力,而且也使实践队员学到了许多课堂当中学习不到的专业技巧与方法,如在进行隔代养育服务的过程中应尊重隔代养育者与幼儿的互动方式,并在必要时进行介入;学会有效性的交流沟通,更多的以同理和关怀面对服务对象,以取得其信任并建立良好关系等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队员柴润泽在活动结束后说,“此次实践项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进专业服务场域、感受专业服务过程的平台,在项目参与中,大家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从而强化了服务意识和服务精神,锻炼了专业素质能力和应变能力。”
劳动创造价值,价值引领成长。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隔代”不“隔心”项目实践队将始终秉持劳动育人、实践助人的理念,以“助人自助”为宗旨,不断提升专业劳动意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与腊山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一同设计开展常态化、持续性、多样化的隔代养育群体关护服务活动,将劳动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体现当代研究生的价值所在。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房新茹夏晓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32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