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5日,"醉里吴音相媚好"——以上海、无锡、苏州为代表的吴语探索和传承调研团,来到了上海追溯吴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话的历史渊源。
首先我们来到了位于东方明珠塔下的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一看到博物馆民国建筑风格的入口,强烈而厚重的历史沧桑感扑面而来,走入其中,馆内陈列分国中之国的租界、旧上海市政建设和街景、近代城市经济、近代文化、都市生活、政治风云等六大部分,全面地展示了上海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上海话的发展。
其实上海的历史经济地位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吴语在中国方言中的地位。曾经有个词语叫十里洋场,用来借指上海租界的繁华景象,当初的上海市是远东第一大都市经济发达,地位更胜于香港,吴语在方言中也是首屈一指,当时蒋介石和宋美龄都是一口吴地方言。后来文革爆发,上海富豪们战战兢兢,只留下上海普通百姓苦中作乐,于是形成于抗日战争中期的滑稽戏迎来了它的大发展,虽然滑稽戏更倾向于平民,但是其中上海瘪三式形象难登大雅之堂,由此吴语也走向了衰落,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粤语的地位因为香港的蓬勃发展而不断提高,中国两大方言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尽管改革开放之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再次腾飞,但是由于推普机的出现吴语再也没有重现当年的盛况。
结束了博物馆之行,我们决定去寻找资料文献,更加科学严谨地去追溯上海话的发展历史,于是我们来到了上海图书馆。在那里我们找到了沪语研究专家钱乃荣先生编著的《上海话盘点:上海话文化》、《当代吴语研究》等著作。接着我们又在上海图书馆的典藏室寻找上海方言的历史刊物,了解了上海话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这些文字印证了上海话是由多种方言汇聚而成,许多殖民者以及外来务工者,影响着上海话的发展。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这对于江南来说是个可怕的噩梦,很多吴语地区成了空城,苏州也难逃衰落的命运,于是大量的苏州人涌入上海市区及租界,对上海话的发展产生了第一次重大的影响,以至于老一辈上海人都带有苏州口音。历史的脚步不停,1911清政府被推翻,上海又迎来了新的移民浪潮。在蒋介石的家乡宁波很多人为了寻求创业商机来到上海。另外在京沪之间迅速崛起的工业城市——无锡,当地的富商常选择去上海投资,这两者奠定了上海话的基础。
由此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方言与地域历史文化的紧密联系,可以说从方言中能够看到历史的发展,从历史中也能看到方言的形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7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