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临沂1月18日电(通讯员 李丽)山东临沭,素有“中国杞柳之乡”、“中国柳编之都”称号。为弘扬与推广柳编文化,传承柳编技艺,促进柳编产业发展,2023年1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筑梦乡村熠青春”实践队前往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进行深入调研。
弘扬柳编文化,传承柳编技艺
临沭柳编是产自山东临沭县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在临沭县已有1400年的传承历史,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心怀对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崇敬,实践队来到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韩村进行走访。一位农户奶奶正坐在庭院门口编织篮筐,周围有一捆捆整齐的柳条,她向实践队员介绍各式柳编制作的农用工具如筐头、提篮等,日常简易、方便、耐用。实践队员向农户奶奶请教柳编技艺。“柳条穿上后往这儿插,这个小的柳条,要是别不住,这样一别就行,因为它前面细别不住,就插不进去”,奶奶耐心解答,实践队员对柳编技艺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细小的柳条在农户的手中翻转折叠,不到五分钟,几条柳枝就轻轻松松地被编成了一个精美的篮筐。
实践队员参观杨进邦大师的工作室,得知七八岁的时候,杨大师就开始接触编织行业,从在边上看村里老人、父辈祖辈编筐头子、提篮,捡边角废料学着编到如今从事柳编设计创意创作已经50多年,成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进邦工作室内,醒目的柳编长龙、逼真的肥桃、各式农用工具、时尚的手提包……各种实用新颖的柳编工艺品琳琅满目,体现他精妙绝伦的柳编技艺。他50余年指尖不离柳条,在草柳编织领域不断探索,为传承柳编工艺做了大量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传承柳编文化的承诺。
图为临沭韩村农户向实践队员展示柳编技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丽 摄
齐心协力,实现柳编产业多元发展
在与青云镇政府工作人员的交谈中,实践队员了解到临沭县人民政府对柳编产业非常重视,大力支持和发展柳编产业。目前临沭县拥有杞柳种植面积约0.13万公顷,拥有杞柳编织工人3.1万人,柳编加工企业达到190多家,开发柳篮、家具、装饰、园艺等10大类、2万多个花色品种,产品畅销欧、亚、非、北美等120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柳编文化艺术馆,柳编最初始编织成各种朴实自然、造型美观的生活用品,如筐、篮包、椅、凳等。随着时代的改变,千年柳编在如今逐渐脱离了生活用品的属性,焕发勃勃生机,成为了具有艺术气息的艺术品。柳编产业规模由小变大,由早年柳编作为农具或者储物工具使用,工具性较强;变为如今柳编产品销往国外市场主要以家中摆设和户外展示为主,功能性削弱,观赏性加强,实现柳编产业的多元发展。虽然在乡村资源和交通条件限制下,柳编产业呈集聚分布,靠近杞柳种植林及物流公司,但政策推动与引导对柳编产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总体规划、精准扶贫等措施层面作用柳编经营与设施改善,支持柳编产品的提档升级。
图为实践队员走访欧拉公司。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丽 摄
发展柳编产业,推动绿色环保
实践队员在参观杨进邦工作室的过程中,被气势雄浑的中国龙、颜色诱人的糖葫芦、栩栩如生的金龙鱼等摆放着的诸多精美的柳编工艺品吸引。从小的葫芦花瓶到大的桌椅和中国龙等标志性作品,在杨大师手里,柳枝被赋予新的生命。杨大师向实践队员提到现在已经转换理念,提倡使用天然、野生的材质进行纯手工创作。从原材料方面,柳编是以柳条为主要原料,通过一定编织技术而最终成形为工艺品或实用品,其主要材料是柳,有垂柳、河柳、杞柳等繁多的种类。而且,柳叶、麦秆、茅草、玉米皮、竹、水草等也可作柳编材料,它们是纯天然的纤维材料,在废弃处理过程中能节约能源和降低费用消耗的可持续性健康材料。从产品方面,柳编产品具有的绿色、低碳、环保、可回收再利用等特性,也有利于推动实施绿色环保。此外,实践队员了解到当地代表企业之一欧拉公司的主要产品为纯手工创意编织,旨在柳编产品升级换代的基础上打造纯手工田园风,低碳、环保、时尚的生活方式。可见,发展柳编产业,推动绿色环保,是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杨进邦工作室。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丽 摄
“临沭柳编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我是这个行业的代表性传承人,我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保护这种技艺。”杨进邦曾言。不言而喻,弘扬柳编文化,传承柳编技艺,对促进柳编工艺品的创新和柳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世界柳编看中国,中国柳编看山东,山东柳编看临沭”,临沭柳编产业的发展大有可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80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