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瓷”诚以待,“半山”而行寒假社会实践队,在工商管理系郑奕、张紫琴、蒋自远三位老师的带领下,共同前往福州市鼓楼区朱紫坊28号归真古瓷艺术馆,探寻古瓷中的历史印记,感受古瓷文化故事中的闽人智慧。
实践队成员在郭馆长的接待下前往艺术馆的会客厅,就古瓷艺术馆的开设以及展览举办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展开交流。接着,实践队成员移步到展厅,跟随郭馆长的讲解深入了解展出的每一件瓷器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制作工艺。
图为郭馆长为实践队成员讲解瓷器
“有其形必有其象,有其象必有其应”,在郭馆长眼中,每一件古瓷身上的图样、釉色及其本身的形状都是独属于它的时代烙印。体现古人巧思的龙飞凤舞转心杯,应用“虹吸原理”的倒流壶,对外交流的体现——哥窑蒜形砚滴,釉下青花、釉上彩到釉上珐琅彩的转变……在欣赏瓷器之美的同时,实践队成员通过一个个故事,感受到古时人类的智慧、艺术的交融与社会文化、技术的进步发展。
图为龙飞凤舞转心杯 图为海波浪纹敛口碗参观结束后,郭馆长谈及福州作为中国海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蕴育出的天然福州古港使福州“海上丝绸之路”成为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和陶瓷供货地,在历史上,繁荣的福州港承担了大量的瓷器转运和贸易任务。被誉为“华夏文明缩影”的陶瓷,通过福州港跨越海洋,走向世界。福州港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直接的对外贸易港,同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的转运港。建窑、德化窑、磁灶窑等窑场,依托丰富的陶瓷资源和独特的制作工艺制成的陶瓷是闽人智慧的一种集中体现,以精美的外观和高质量受到世界各地商人的青睐。陶瓷成为商业交流的重要商品,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和扩展,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同时也带动了港口城市的繁荣和发展。
在本次探访调研实践活动中,实践队成员对古瓷艺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感受到了古代制造品中所蕴含的历史积淀与工艺巧思,再次认识到福建文化和艺术资源的丰富多彩;透过古物,看到八闽大地的历史长河中无处不在的闽人智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81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