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济南1月19日电(通讯员 李康源)寻艺临沂,探索到临沭这座小城。中国柳编看山东,山东柳编看临沭,临沭柳编看青云。临沭蕴藏着一项已经存在了1400多年的宝藏——青云柳编。为探索在乡村振兴与“互联网+”背景下柳编产业的发展状况,助力柳编产地就业和经济发展,2024年1月,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筑梦乡村熠青春实践队赴临沂市临沭县进行实地考察。
柳编产业大发展——从一根杞柳到一条产业链
第一站,实践队员来到临沭柳编文化艺术馆,艺术馆相关负责人热情迎接,并向实践队员介绍了临沭柳编产业的大体情况。一进门,各式各样的柳编工艺品陈列在红毯上,可谓是熠熠生辉。放大版复刻的柳编地震仪,柳编金狮、神雕,柳编高鼎等,这些栩栩如生的工艺品着实是柳编工艺的杀手锏。
图为艺术馆柳编工艺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康源 摄
实践队员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展馆。展馆后面放着大堆杞柳条。杞柳条皮薄、坚韧、实心、容易上色,收割后的杞柳经过浸泡、刨皮、晒干、编织等步骤,可以编织成生活用品与装饰品,造型美观,坚固耐用。实践队员走进手艺人柳编编织现场。只见杞柳条在工人们手指间穿梭,像织毛衣一样,最后被牢牢固定,杞柳条很快变成了杞柳筐。据负责人介绍,对于有经验的手艺人来说,编织小件工艺品的速度已经可以达到一小时十件的水平,杞柳条在他们手里重新焕发出新生机。走进库房,琳琅满目的柳编工艺品堆在架子上,大件的有柳编椅、柳编收纳柜,小件的有柳编小框,各类形状的装饰品等。而且柳编技艺已经从一开始的杞柳条的编织逐渐被运用到铁丝等其他材料的编织上。
在“互联网+”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柳编行业逐渐恢复生机。当地围绕乡村振兴政策,打造特色直播基地,带领中小企业进入短视频+直播领域。实践队员了解到,截至2022年,临沭县累计出口数据已经突破7万元。但存在的问题是柳编产品大都出口外国,内地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柳编工艺品在国内市场上往往价格较高,而消费者在购买时往往只会看到产品本身,不会考虑到产品背后的生产过程,因此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往往会选择他们认为性价比更高的实木等其他材料制成的看起来更为精致的工艺品或家具。而柳编产品都是纯手工打造,大件物品的生产时间较长,相比于其他材质的工艺品的机械化生产,在生产时间方面并没有竞争优势。柳编产品的卖点在于手工,怎样最大限度利用其卖点获得更高收益仍是柳编产业最关注的问题。
实践队员提出相关建议,打造专门售卖柳编及农副产品的网上购物平台,拓展国内市场,在宣传柳编的同时带动当地产业发展。除此之外,打造线上直播平台或开发柳编相关课程,让更多人知晓临沭柳编,为更多对临沭柳编感兴趣的人提供一个学习的渠道。
柳编做龙头,推进共富裕
第二站,实践队员来到青云县政府。实践队员了解到,青云县的万亩杞柳田,便是临沭的一条重要经济带。作为临沭柳编的发源地,青云培育带动了全县柳编产业的发展。而柳编作为整个县最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产业,又提高了戏曲、花灯等传统文化的知名度,板栗、水果等农副产品的销售也随之发展,临沭县在柳编这个龙头产业的带动下发展得越来越好。
柳编发展起起伏伏,不变的是手艺人的专注
最后实践队员走进工作室,拜访了柳编大师——杨进邦先生。小小的屋子里并没有很华丽的装饰,桌子上厚厚的手稿格外引人注目。手稿上画着各种复杂的柳编工艺品图,还有表格及大片的文字记录。据杨进邦老师介绍,这是他多年来四处走访,收集资料,潜心钻研后总结的成果。实践队员与杨德邦老师进行了交流,感受到老师对柳编的热爱以及传承柳编技艺的决心。传承与创新碰撞出的火花,柳编的光彩才能更好地发散出来。在临沭,总有一些手艺人在默默坚守着,不受世俗纷扰,不被繁华所惑,这样的坚守终会让杞柳条迎来春天,让临沭柳编成为临沭一张闪亮的非遗名片。
图为实践队与杨进邦老师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康源 摄
图为实践队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康源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83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