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驻马店1月21日电(通讯员 张凤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长期的奋斗目标,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普法教育作为依法治国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必然是一项艰巨和长期的任务,需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2024年1月13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循法笃行实践队员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进行走访调查。后期实践队员分别在各自家乡进行社会实践,开展实地调研。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中国青年通讯员 洪菁阳 供图
针对目前普法工作现状,新时期新形势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思维创新为前提,以实践创新为基点,以机制创新为保障,在把握切入点、增强针对性、立足多元化上进行探索,寻求突破,切实把普法这项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抓深抓实。
创新普法理念,使普法成为公众的内在需求,从主观上推动普法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树立“大普法”的理念,普法是全民普法。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当地居民。中国青年通讯员 胡静静 供图
普法不只是普法部门和普法工作者的“专利”,普法的主体是全民,各级各类学校的法制教育是培养公民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各级组织、行政机关和司法部门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更是最具说明力的普法。普法的客体也是全民,普法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普法教育对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实施,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加强学习,提高包括法律素质在内的文化素质,是每个公民必须认真面对和努力适应的现实。所以要树立一种新的普法传播理念,即普法不仅仅是普法工作者的事情,每一个公民既是受教者,又是施教者,普法不单纯是灌输,由一群人灌输给另一群人,而应是一种互动,一种双向交流和感染。公众在学法的过程中,了解法律,理解法治精神,接受法治思想的熏陶,逐渐有了法治理念,并用之去指导行为方式,其用法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的极好传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人文与民本精神。需要才是根本,普法对象众多,内容广泛,普法教育要承认和重视不同对象人群的个性特征,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立足点,满足和服务于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需要,一切以适于公众掌握、满足公众需求为标准。普法只有成为人们的内在需要时,才能持之以恒和深化发展。从人的心理角度来说,当普法内容形式符合普法对象个人需要时,他就会对其产生亲和力、认同性,从而引发积极的态度。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培养公众对法律的兴趣,对法律知识、法律文化、法律思维的探索愿望,从而赢得广大民众的主动参与,使普法有机地融入公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再是为了普法而普法。
图为实践队员在幼儿园进行普法宣传活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薪晶 供图
创新普法手段,以切实增强普法教育的实效性为切入点,提升普法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审时度势,开拓创新,是新形势对普法工作深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图为实践队员在社区开展街头宣讲。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子硕 供图
社会的全面进步,对普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普法作为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工程应不断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新时期的普法工作更应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认真遵循和善于运用其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增强普法教育的效果,确保其影响力和长期效应。一方面,要总结继承近20年来的经验积累,把一些较成熟的做法固定下来,形成制度,使之升华和发扬光大;另一方面,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推进普法工作,在对形式主义、过时落后、效果不佳的方式方法坚决摒弃的同时,创新手段,使普法工作在广度、深度和力度上不断有新的突破。
图为实践队队员向当地居民普及法律知识。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敏 供图
图为实践队全体队员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娜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86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