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刘奕斐

中国青年网青岛1月20日电(通讯员 刘奕斐)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为了解新时代背景下大食物观对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曲阜师范大学“耕海牧渔”实践队于1月12日前往日照市东港区张家台村,开展实地调研考察。

图为张家台码头。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林迪迪 供图

实践谱写新篇章,耕海牧渔助粮安

通过对张家台村民的访谈,实践队了解到,“靠海吃海”的张家台村民对海产品有着特殊的情感联系,并形成了独特的海鲜文化。沿海渔家特有的“现捞现做”加工模式、码头售卖的新鲜捕捞的海产品、随处可见的海鲜市场等,无一不展现了沿海地区的特色传统以及居民对海产品的喜爱。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走访观察到,张家台村居民因传统习俗和临近码头的地理位置,每户居民的餐桌上至少有一到两道“蓝色食物”菜肴,也侧面印证了“蓝色食物”对沿海居民的重要性。经实践队统计,大多数沿海居民食用海鲜的频率高达每周3至4次。对于他们来说,海鲜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更是消费海鲜等食物。“蓝色食物”作为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补充。向海洋要食物,已成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保障粮食安全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消费需求的有效途径。因此,大力建设“蓝色粮仓”、“海上牧场”,是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措施。

图为实践队员与日照居民进行交流访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孙嘉桐 供图

大食物观应运生,粮食安全得保障

粮食安全一直是全球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和为减轻主粮供应压力,大食物观应运而生。大食物观是全方位、多途径地开发食物资源的一种观念,而“蓝色食物”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实现可持续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队了解到,充分利用“蓝色食物”资源,可以减轻对陆地农业的压力,促进粮食供应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有助于维护粮食安全。同时,大食物观强调环境友好和生态保护,而“蓝色食物”的选择和消费也与海洋资源保护息息相关。实践队得知,张家台村居民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合理的渔业管理、海洋保护区的建设以及科学的养殖技术等,探索更好的方式来保障海洋生态平衡。通过推动可持续的渔业捕捞和养殖实践,可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保证“蓝色食物”的可持续供应,为人民提供更稳定的食物来源和粮食安全保障。因此,“蓝色食物”作为大食物观的一部分,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更广泛的食物选择,也为稳定食物供应做出了贡献,促进了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

粮食安全要实现,群众意识需提高

然而,要实现粮食安全,更需要社会合作和持续努力,共同推动大食物观的实施。食用像“蓝色食物”这样高性能、环境友好的食品,可以减少对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压力,为可持续食物发展提供机会。实践队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居民对“蓝色食物”有助于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的价值知之甚少,但均表示“蓝色食物”的积极作用今后会影响其消费。

通过本次调研,实践队对日照市东港区沿海居民“蓝色食物”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得到了一定了解:沿海居民食用“蓝色食物”频繁,为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实践队得出结论,要践行大食物观,需要对人民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普及,从而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更需要倡导公众食用像“蓝色食物”这样高性能、环境友好的食品,全方位、多途径地开发食物资源。有利于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让人民共同追求一个粮食充足、营养均衡的未来。

图为实践队员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晗悦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89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数字辛追”——科技唤醒沉睡千年的历史

2025年2月7日,河海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实地探访了湖南省博物馆,深入了解了融合前沿科技与深厚历史文化的辛追夫人数字人项目。据湖南省博物馆工作人……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终端,深度集成导览终端、计费系统和语音系统。为深入贯彻党……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人“小可“助阵古埃及文明展 河海大学学子调研AI赋能文创新模式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近日迎来特殊参访者——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他们在数字人AI导览员“小可”全程引导下,完成了一场人工智能与文化遗……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开展多地实践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多地实践总结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河海学子源泉工程回校宣讲

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宣讲活动报道2月17日,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在学校礼堂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活动。团队成员韩孟昀、郑钧…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 凝聚奋进新力量”宣讲活动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精神红韵志愿宣…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乡村教师访谈社会实践活动

为记录乡村教育变迁历程,弘扬乡村教师的坚守精神,深入挖掘乡村教师的教育故事,寒假期间,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24级4班…

最新发布

承儒家君子人格,培高校廉洁之风
承儒家君子人格,培高校廉洁之风中国青年网邯郸1月21日电(通讯员张甲栋)反腐倡廉是党加强自身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关键。反腐败斗争,涉及民心向背,“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从一定意义…
对非遗文化感悟
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从中我得到了许多宝贵的感悟。首先,非遗文化教会了我珍惜传统。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传统文化往往被忽视和遗忘。而非遗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并…
调研“蓝色食物”,共筑粮食安全
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20日电(通讯员朱婉婷)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是国家人民生活的重要战略物资和基本生存物资,不仅与区域经济发展有关,更关乎着社会和谐与政治稳定。“蓝色食物”作为重要的粮食组成部分…
时光漫卷书页过,健康科普人心暖
季羡林曾说:“书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希望。”寒冬腊月,去走进、去体会书中瑰丽而奇妙的世界,去探索、去发现思想的深邃与知识的广博,去感恩遇见、感谢温暖。读一本好书,觅一份…
践行“大食物观” 传承中华优秀食文化
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20日电(通讯员丛恺奕)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于…
传承千年智慧,探寻非遗之美
非遗文化也是创新和发展的源泉。虽然非遗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但它们并不是僵化的、不变的。相反,非遗文化在传承中也会不断地发展和创新,适应时代的需要和人们的追求。为了更好地了解非遗文…
因材施教各得所,因人制宜皆成才
以德教人,以才育人,青春三下乡。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坛育新知,强师筑未来”在山东青岛,威海等地展开注重学生品德和能力培养的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做到言传身教,以自身的行为和人格力量去感…
探寻蓝色食物,践行大食物观:开启健康饮食新纪元
中国青年网东营1月20日电(通讯员刘欣然)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是国家安全的战略物资,目前虽然我们国家连续18年取得了大丰收,但在工业化城市在推进过程中,农业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生产要素价格持续…
潜海寻“蓝食” 保障国家粮
中国青年网济南1月20日电(通讯员史衍新)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保障粮食安全已…
活用竹业巧创新,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竹子作为绿色、低碳、速生、可再生、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在应对气候变化、修复退化土地等一系列全球挑战中可发挥独到作用。而聊城在竹子引种种植及竹产品发展应用方面历史悠久、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