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聚焦农户发展现状,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孙舒格

丁家楼子(叩官镇):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丁姓迁此立村,以姓氏取名丁家庄,后以村西建有白鹤楼,改为丁家楼子。据了解,丁家楼子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特别适合茶树的生长。这里的茶叶不仅上市早,而且品质优良,风味独特,已多年成为北方绿茶的典型代表与知名品牌。待全部茶场投产后,每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将带动村集体增收1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2万元。丁家楼子村人文历史深厚,宋代文豪苏轼任密州太守时,曾到该村游玩。村西巨石上”白鹤楼“”留月“刻字及悬崖峭壁上的遒劲大字“第一山”,即为苏轼所题,白鹤楼毁于地震,巨石顶部还留有桩窝等建筑遗迹。丁家楼子村是绿茶、樱桃、板栗等农产品产出之地,全簇拥有樱桃园2000余亩,共计樱桃树20000余棵,茶园500余亩,年产茶叶7000余斤。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新乡村新发展社会实践队于1月11日抵达山东省日照市丁家楼子村开展实地科研调查,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开展调研。

走进村庄,了解村民现阶段创收及发展情况

通过实践队员们走访村民询问得知,丁家楼子村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年收入情况要高于附近几个村庄。近几年通过抖音了解来玩的人超15万人,今年暑假两个月游客流量约5-6万人。村民收入同比周围其他村子收入情况要高,普通村民每年仅依靠茶叶获得的收入就达到3-4万,其中70岁以上的老人也可以达到这个水平。年轻人还会通过炒茶增加收入,年收入十万以上不算问题,村子内设有党支部农办合作社,注册的是生态旅游开发合作社,包含内容很多(旅游,农家乐,茶厂)乡村振兴五大振兴其中有人才振兴,该村子的产业让大量年轻人留在村中,有年轻人就有活力。村子中年轻人年龄集中在28-30岁,村子中的八家农家乐所有者都是年轻人,年纪都在30-40岁。其中生意最好的农家乐一年可以挣40万以上,最差的一年也可以有10多万。人口回流效果显著,近几年不少年轻人重新回到村子中创业。村子中有21户都炒茶叶,10户左右是年轻人。被评为“省美丽乡村”“省级卫生村”给100万资金支持打造基础设施,村中用来填平村前的大坑,修建停车场。被评为“中国传统古村落”,丁家楼子村是五莲县自建县以来第一个被评为这个称号的村子。每年都有资金支持,今年(2023年)给了90万。总的来说,丁家楼子村的主要营收仍来源于旅游事业的发展。相比于其他村庄来说,村子中的年轻人不在少数,这也增强了村庄的生机与活力。村庄振兴发展也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回村发展。

图为实践队员走进丁家楼子村开展实地调查。

实地寻访,调查问卷

实践队员们走进村支部,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对村民展开了以问卷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村民现阶段收入来源和收入现状。党建引领,党组织领导: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三农工作为总抓手,通过党建引领,服务群众,凝聚群众,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政府政策支持。依靠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生态养殖,通过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短视频成为经济发展纽带)。拓宽了村民收入来源,村民收入水平提高。种植业:茶叶,板栗,花生(间作套种)。居民生活(产业发展):依靠旅游业,买卖茶叶(茶厂炒茶),花生油,红薯干等。护林员(防火);村民信用积分(村民自治)。令队员们惊讶的是,村民在村支部的带领下竟学会使用电商来拓宽农产品销售的渠道,这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图为实践队员与当地村支书了解村庄收入现状。

发展当地特色,推进乡村振兴

丁家楼子村临近九仙山景区与五莲山景区,近几年,村长利用抖音等平台的直播等吸引客源,在节假日时有不少游客来到村里。但并没有给村里带来太大的收入,因为村里缺乏与旅游业配套的服务业,游客来到村里游玩时也没有太多消费(且村里有免费提供的水),只是会在走时购买一些茶叶或者在农家乐就餐,所以村里主要还是以炒茶卖茶为生。最近这段时间,村子里施工,开始打造旅游村(工程由村民构成的公益施工队包揽),预计今年五月份左右建成,届时会带动旅游业有较大发展。丁家楼子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适合茶树的生长。这里的茶叶不仅上市早,而且品质优良,风味独特。致力于发展自己的茶叶品牌,已多年成为北方绿茶的典型代表与知名品牌,远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因此丁家楼子村要做的就是大力发展旅游业,结合数字化农业的优势发展生产,努力发展成为旅游型村庄,实现乡村振兴。

图为新乡村新发展社会实践队队员的合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90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在香榧苗圃中学习

为探究崂山村高质量发展转型之路并发掘其特色香榧产业的示范作用,2020年7月5日,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在玲珑街道的…… 沈晓帆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访崂山文化,感淳朴乡风

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的深刻内涵,助力乡村振兴,7月6日,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玲珑街道…… 钱思源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探小山村村貌之变

为响应乡村振兴发展和精品村建设等新的时代热点,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团按计划,于2020年7月5日,兴致勃勃地走进崂山村,打算对它的“村…… 郦千喜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希望的山村

宁静田园,悠然崂山。七月,浙江农林大学“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社会实践团赴临安区玲珑街道崂山村开展暑期调研实践。车子在村里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行驶,纵目望去,两旁齐列的桃……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小山村蝶变的背后,是这样一群人

乡村振兴背景下,曾经经济基础薄弱、脏乱差典型、几乎是街道最落后的村,经过短短几年,就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的崂山村,是如何实现的?浙……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从崂山蝶变中探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背景下,曾经经济基础薄弱、脏乱差典型、几乎是街道最落后的村,经过短短几年,就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的崂山村,是如何实现的?浙……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发挥专业优势助乡村振兴,浙农林学子在实践中成长

宁静田园,悠然崂山。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崂山村,经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一个小山村的蝶变,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早期村里开始的特色香榧产业,这些年发展形势……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

“魔幻光影 时空之旅” ——宾谦魔术协会开展魔术主题活动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燃”,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为了梳理魔术发展史的核心脉络,展现传统技法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一场别…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发布

追光而遇,沐法而行
追光而遇,沐法而行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同时这也促使了许多人利用人们法律意识薄弱这一弱点,损害人们的合法利益。最为突出的便是网络诈骗,网络诈骗不仅对广大群众的财产安…
激活时代春水 焕发农村新生
潮至千艘动,涛喧万鼓鸣。推动乡村振兴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推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深入了解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全新产业模式赋能农村发展情况…
与法同行共成长,普法反诈我带头
与法同行共成长,普法反诈我带头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发达,网络把人们紧紧地连在一起。随着网银、支付宝、财付通等支付工具开发以及淘宝、京东等电子商贸的流行。网络的使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频繁。但是…
提升师德素养,促进教育质量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视野,了解家乡的种植产业,领略与众不同的现代特色农业,感受的秀美景色,感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感悟劳动光荣的美好情操,接受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使实践…
一河清水,两岸绿意
中国青年网宿州1月13日电(通讯员陈梓毓)“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黄河蜿蜒五千四百余公里。黄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这里发源。黄河的气魄和雄浑,象…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
师德之光:社会实践中的教育力量
本着一颗热情与充满自信的心,实践队员来到青岛市实验小学,担任学校六个班级的教学工作。这对实践队员来说是一种考验,并不是来自课堂的教学而是来自于面对几百个学生的教育,对于个性不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
观芗剧文化,延传承火炬
传统文化作为一束历史的灯火,照亮着我们的心灵。它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情感和价值观,是我们文化血脉中重要的一环。为了宣传传统文化,让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根源和传统并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2024…
守护黄河安澜,共建生态家园
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14日电(通讯员赵子彦)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哺育了中华儿女,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浩浩黄河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而如今母亲河正在遭受污染,同…
大连理工大学“以青春之我 谱振兴鸿鹄实践团”:与时代同频共振 谱乡村振兴华章
贡献青春力量,展现青年担当。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探索新时代乡村发展之路,2024年1月13日,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以青春之我,谱振兴鸿鹄”实践团前往大连瓦房店市,在此进行了为期七日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