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指缙云山,泉指山泉水,“烧”则是陶土成型的关键一步淬炼,水土交融,浴火成瓷,“缙泉烧”因此得名。“缙泉烧”名称诗意十足,也细细诉说着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立足本地禀赋的资源,依靠“艺术”推动乡村振兴的故事。
12月2日,西南政法大学媒介素养科普基地“数字新农人”团队探访三河村,采访返乡青年,聆听创业故事,在这个“艺术化”的村落中感受其振兴的奥秘。
返乡创业传陶艺,盘活资源增收入
2020年,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决定将本村打造为艺术家村落,“缙泉烧”的创始人陈勇就是在这时受邀返乡创业,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新村民”。
“作为一名陶瓷手艺人,对于我们这代青年人来说,我们回到三河村,能将这种中国传统的制瓷手艺带回这里。”在陈勇眼中,创立缙泉烧文创项目是对艺术的一种传承。他向团队成员讲述称,老一辈做泡菜坛、水缸的手艺人们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后,我们能够参观的只剩制陶遗址,但当他带领着四十多位年轻人共同返乡,继续扛起制陶大旗时,这门手艺便有了另一种形式的传承。
传承陶瓷业的同时,以陈勇为代表的返乡青年们还积极盘活闲置农房,带动了当地农民收入增长。陈勇租下村里的闲置农宅,改造成“缙泉烧”陶瓷文创基地,村民们成了“房东”,每年都会有五万元的保底租金与额外分红入账。“我们还会和村集体合作,他们将部分闲置资金投入到‘缙泉烧’文创项目中,在年底会获得分红,从而也壮大了村集体的收入。”陈勇介绍道。
“数字新农人”团队在深入了解后发现,更令人欣喜的是,在“缙泉烧”这门手艺发展起来后,更多艺术资源鱼贯而入,让三河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近年来,三河村吸引了一批书画、陶瓷、蜡染、雕塑等行业艺术家创办工作室、展览馆,例如镜蓝染、三合美术馆、远山有窑等,不仅直接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也加速了三河村的“艺术化”,吸引了众多游客,间接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民宿、餐饮等旅游收入。
播下青年返乡种子,期待乡村持续振兴
“对于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来讲,乡村振兴是我们这代人应该去维持奋斗的一个目标。”这既是陈勇对自身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新一代青年的殷殷寄语,他不仅如是说,也在身体力行。带着手艺回村,从零开始,成立团队再设置培训,陈勇将“缙泉烧”文创项目打造成了三河村的一个示范性、样板性产业。
事实上,“缙泉烧”在陈勇的经营下已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华阴如盖。陈勇在采访中提到:“今年以来,基地接待乡村旅游及研学人数超过2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80多万元。”然而,他却更愿意将缙泉烧文创比作一棵小小的种子,“把我们产业像播种一样种在这个地方,它会随着时间发展,我们也会慢慢成长起来,也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回到乡村,把自己的梦想和希望带过去。” 他希望“缙泉烧”的种子能够播撒到更多青年人的心田,生根、发芽,用一次次行动为乡村发展贡献年轻力量,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力。
返乡青年陈勇的故事给“数字新农人”团队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对青年的嘱托也深深激励着团队的每一名成员。以笔记录乡村故事,以影像传达乡村魅力,以直播助力乡村推广,“数字新农人”团队也将持续发挥特长,为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90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