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以竹代塑”产业落实,深入探讨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同时以创新型绿色环保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振兴可持续化建设,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理念。2024年1月16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竹”梦未来实践队前往山东省聊城市进行实践调研。
为达到最佳的实践效果,实践团成员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首先,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以竹代塑”政策的理解和具体推进落实的问题,实践团成员集思广益,制作调查问卷并在青岛、威海、潍坊等地进行广泛调研。同时,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查阅并整理相关政策文件以及学术资料。在前期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了解到 “以竹代塑”在减少塑料污染方面具备竞争优势,但囿于采收成本、技术设备、市场接纳度等因素,产业加速发展仍面临挑战。对此,实践队员前往山东省聊城市进行深入调研。图为实践队员线下问卷调查 伯佳庚供图
第二届中国“南竹北移”学术经验交流会暨“以竹代塑”黄河流域首届竹产品展示会于2023年在聊城召开,此外,聊城市建起全国首家的北方竹种质资源圃,并且拥有全链条全产业的竹制品生产企业集群,对此次实践活动极具有助推力。实践队员的第一站来到了中国南竹北移展示馆,在此,实践队员了解到聊城市深厚渊源的竹子栽种历史以及竹制品制作的传统。同时,实践队员对新世纪竹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以及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竹子正在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新力量,对黄河流域整体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生态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形成了以聊成为起点、沿黄河逐步深入至延安等黄土高原的竹林工程。
随后,实践团成员来到聊城百竹园以及竹竿巷等地,调查“以竹代塑”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对乡村振兴的赋能作用。实践队员了解到,由于历史上黄河决口泛滥,导致聊城形成了大面积的盐碱地,难以进行粮食作物种植,形成了“因碱致贫”这一特殊困境。在乡村振兴的主基调下,聊城市进行南竹北移,在生产力低下的盐碱地上栽种、培育竹子,利用竹子进行排碱降盐。当地村民逐步形成竹子种植及售卖的新业态,提高了居民收入。大量竹原料也吸引了众多竹加工企业落户当地。实践队员发现,当地已经形成竹原料粗加工、竹工艺品制作、竹材料生产等多领域多层次的产业集群,生产出既可用于日常生活的竹产品,例如竹筷、簸萁、笊篱等,又可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的竹材人造板,以及以竹子为原料的吸管、纸杯、纸张等。其中以竹子为原材料的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都是以塑料的形式存在,而竹材料的广泛应用可以极大地降低塑料的使用量。同时,竹企业的发展也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而竹子的广泛种植,优化当地生态环境,对于发展乡村旅游以及竹文化旅游提供了“原料”。通过调研得知,当地已经形成了以竹为核心,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图为实践队员在博览会欣赏的竹产品 徐敏超供图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竹,不仅仅是中华民族豁达坚韧、高节潇洒的精神象征,更为解决当前全球塑料污染问题,推动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的提供了新思路。以竹代塑的“中国方案”为全球环境问题治理贡献了东方智慧,同时也为黄河流域全方位综合治理、美丽中国乡村行建设提供了全新方案。竹子,正在以崭新的姿态,生长于这片古老而又富有生机的土地上。图为实践队队员合照 徐敏超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93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