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寻竹非遗”社会实践队探寻郎庄面塑,弘扬中华文化
为揭开郎庄面塑的神秘面纱,近距离感受与传承非遗文化,探寻面塑匠人的精湛手艺,重拾起非遗记忆,2024年1月24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寻竹非遗”社会实践队成员前往聊城市冠县郎庄,探寻郎庄面塑制作技艺,感受非遗传承的魅力。
起于洪武年,破土而出
郎庄面塑起源于聊城市冠县郎庄,但是洪武年间村里灾祸不断,经人指点,说是“郎”字与“狼”同音,凶气太重,为解决这一问题,便有巧手村民用面粉捏成虎形,蒸熟、晾干、着色,放在家里镇宅保平安,又称“面老虎”,并从此成为该村一项独特的民俗。在后来的漫长岁月里,郎庄人从单纯捏“面老虎”逐渐发展到飞禽走兽、瓜果梨桃、戏曲人物等无所不捏,从技术上也解决了蒸熟变形、干后开裂、受潮发霉等一系列难题,郎庄面塑从此蒸蒸日上,使“面老虎”这项技艺成为郎庄人的独门绝技。
创新于现代,熠熠生辉
郎庄面塑距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在历史的滚滚浪潮中熠熠生辉。这项非遗技艺以其栩栩如生的面塑形象吸引着实践队员,同时郎庄面塑这一传统手艺经久不衰的原因也深深吸引着实践队成员去探寻。实践队成员了解到,郎庄面塑随着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创新,在保留基本的手工制作技艺的基础上,手工艺人们在面塑形象和题材选择上大胆创新,他们根据大众的不同需求塑造出各种花样,十二生肖、神话故事、戏曲故事、花鸟鱼虫、关公、赵匡胤借头、八仙过海、刘海戏金蟾、哪吒闹海、猪八戒背媳妇等样样俱全,还能根据客户提供的照片、图画即兴塑造出各种花样,实现了面塑的批量“针对性”生产,使得面塑技艺脱离了选择题材单项,实现了大众与非遗项目双向互动,因此成功吸引了许多面塑爱好者慕名而来学习郎庄面塑制作技艺,与郎庄面塑亲密互动,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郎庄面塑在坚持传统技艺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找创新途径,也正是代代面塑匠人的共同努力,郎庄面塑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经久不衰,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郎庄面塑展示着手艺人的精湛技艺,寄托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承载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崇尚,是其指尖挥舞的精彩,带给我们极致的享受。匠人们手工雕制心中的美好愿景,在传承中不忘创新,让郎庄面塑成为历史长河闪耀的瑰宝。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98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