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青岛1月16日电(通讯员 韩旭)滔滔黄河,滚滚长江,在这片古老而广袤的土地上,北方古有半坡、红山文化,如今北有京剧、四合院;南方古时有河姆渡与良渚文化;如今有黄梅戏、徽派建筑。加之生生不息的传统精神文化,用千年的时间孕育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而在中华文明之中,也有许多灿烂的文化硕果不被人们所知晓,为了让更广大的青年们更好的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灿烂过去,更好的了解中华文化在现如今的发展,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弘韵齐弦”实践团于2024年1 月12日前往山东省日照市文化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的前期准备阶段,实践团成员们首先在一起进行会议讨论,制定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以及各项工作预案,随后,实践团各成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查找日照文化资料,能够使成员们深入了解到社会实践的意义,确保本次实践具有充足的准备。
中华文化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唐诗宋词、纸墨笔砚、青瓦红墙数不胜数,但让实践团成员们惊讶的是,一进入文化馆,首先印入眼帘却是一墙黑白老照片。这是一墙拍摄于上世纪60到80年代的照片,它们所记录的都是日照这座城市所经历的一系列大事件与重要的建筑,给人以厚重的历史感。照片已老,新时代的日照城已经搭乘着改革的春风日新月异,但其中人们所传递出来的热情却始终没变,厚重而又热烈的扑在成员们身上,隔绝了门外的严寒。
成员们告别照片墙进入展厅,展厅中井然有序地陈列着日照的各种特产,但这里却丝毫没有历史的那种厚重与庄严,反而始终洋溢着青春活泼,原来,在日照市人民政府与党的带领下,日照的传统特产都进行了深度的创新、并与当今青年们所喜爱的物件相结合, 在创新性转化与创造性发展中传承了日照的文化,将其推向青年大众。
首先是当地传统的刘氏盘扣,它是源于百年前李氏裁缝坊的家传手艺(现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仅有连接衣襟的功能,更是成为一种鲜明的华夏文化传统符号,体现出中国人的勤劳与智慧。而文化馆中的刘氏盘扣便巧妙地结合了生肖的形象,并与国潮包包相搭配的创意,便让实践团成员们都眼前一亮。
然后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石传拓技艺,传拓技艺是我国一项独特的文献“复印”技术,根据已知资料推测,最晚在南北朝时期已经产生。在传承中以传拓与绘画等结合进行二次创作,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展示了中国技艺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而文化馆则在拓版上结合传统技艺拓印出令人喜爱的人物形象,也深受成员们喜爱;
鱼龙灯也是日照的一大特色,与其他地方的鱼龙灯不同,日照的鱼龙灯在体型上要小得多,用鲜艳的纸张制成鲤鱼状,并画上寓意吉祥的团,然后用鱼腹的挂钩一串串吊起,体现出人们对年年有余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可以想象到鱼灯挂起时的热热闹闹与漫天烟火。而在鱼龙灯旁的“照毛虫,照毛虫,照的毛虫害腚疼……”童谣更是让人感受到了鱼灯的趣味。而在日照文化馆,更是可以动手体验鱼灯的制作过程,感受文化在自己手中传承的过程,并作出独特的鱼龙灯作品。
深深吸引调查团成员的还有被誉为“江北第一茶”“中国绿茶新贵”的日照绿茶,因为日照地处北方沿海,独特的条件培育出了世界闻名的日照绿茶,并且日照文化馆摆出了古色古香的茶具和融合各地特色的茶盒等,都让成员们赞叹不已。
日照黑陶,是龙山文化最著名、最典型的陶器,作为一项古老的传统制陶技艺传承至今,有色如墨,声如钟,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 这种陶器通体漆黑,闪闪发亮,有独特的美感,因此日照也被称为”中国黑陶文化之乡“
除了上述手工艺品外,还有许许多多未曾介绍的文化作品,栩栩如生的剪纸画,典雅的圆扇、扎染工艺品和刺绣等,这些工艺品不光只有观赏区,日照文化馆更是贴合实际设置了体验区,让参观者在寓教于乐中学习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实践的后期,成员们按照分工进行拍照、记录等工作,在日照文化馆的事件中,成员们都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了一个城市对于其文化的尊重与喜爱,感受到了在党的领导下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勃勃生机。
在实践的尾声,成员们整理了实践中所获得的各种资料,更加深入了解了日照的文化,坚定了传播日照文化的决心。
在新时代,文化的传承绝不仅仅是将传统文化生搬硬套过来,而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像毛主席所说的:“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只有贴合人民实际,才能真正坚定文化自信,才能真正的使人民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国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图为实践团参观日照市文化馆。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文 供图
图为实践团参观日照市文化馆。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琪 供图
图为实践团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琪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99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