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淄博1月21日电(通讯员 王凤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春节的拜年习俗逐渐被人们淡化。为传承和弘扬春节特有的传统习俗,并将其与时代相融合,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月12日-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拜年之“译”脉相承社会实践队前往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对广大居民进行了关于拜年习俗的采访和调查,并一起探讨了当今时代下将传统与时代相结合的拜年方法。
问题调查,了解现状
实践队围绕春节拜年习俗设计了调查问卷,大量发布问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根据问卷结果反映,通常拜年的时间集中在初一和过年走亲戚时,对拜年这一习俗的重视程度相对降低。大部分人对于“拜年”这一传统的文化习俗有一定的了解或者大致了解。这也反映了“拜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与此同时,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现在的春节拜年相较以往缺少传统年味。由此提高人们对传统拜年的重视程度,将其与现今时代相融合的任务至关重要。
图为实践队员对当地居民进行采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凤君 供图
实践队队员采用街头采访的方式,随机在街道上对当地居民进行关于拜年习俗的问题采访。从采访中可以得出拜年习俗中的互动祝福、给压岁钱、吃团圆饭仍然是最常见的。而给长辈叩首拜年的现象在减少,更多的是相互鞠躬祝福。以一句“过年好”带过春节祝福的现象在老一辈看来已经见怪不怪,但终究缺少诚意。
携手共创,传统弘扬
实践队与当地居民一起制作新年贺卡、新年窗花、新年剪纸和新年手抄报,在共同制作的的过程中感受年味。
图为部分居民制作的新年窗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凤君 供图
在制作过程中,与当地居民一起展开关于拜年习俗的交谈活动。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谈,新年贺卡和新年窗花等手工制作,可以用于拜年时互赠礼物中的物品。手工制品更能体现拜年时人的心意与对于拜年的重视。对于过去而言,拜年的方式主要是登门拜访,若遇到远方无法亲自前往的朋友,则会邮寄贺卡代为拜年。相对于现在只是带一些可以在超市买到的礼物来说,新年的手工制品则增添了人们之间的亲情与友情,也增添了人情味和烟火气。不仅能传承传统的拜年活动,还能在其中体现创新的理念。
乐于创新,响应时代
随着当地时间的推移与科技的发展,拜年融入了更多的元素。当地居民不再只局限于传统的登门拜访,人们也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进行拜年。社交媒体的发展也为拜年提供了新的渠道。根据当地居民拜年方式的转变,不止年轻一辈,老一辈人也紧跟时代潮流。不少人选择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发布拜年信息,与广大网友分享新年的喜悦与祝福。这种方式不仅扩大了祝福的范围,还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拜年的传统习俗中来。
但在使用新方式拜年的过程中,当地居民还是希望看到对方的心意与真诚。无论是亲临其境的登门拜访,还是通过现代通讯手段传递的温暖话语,都承载着我们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和对传统文化的敬意。
本次实践活动深入临淄区皇城镇,对当地居民关于拜年习俗的认识有了深入的了解。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对当前拜年的现状进行了了解。采用采访的形式,更加全面的认识了拜年习俗对于当地居民的意义。通过本次实践,帮助更多当地居民将传统的拜年习俗与时代相融合。提高了当地居民对于春节拜年习俗的重视程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07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