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吕剧韵味 寻发展之息中国青年网东营1月25日电(通讯员 郭启航)吕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 ,主要流行于山东大部和江苏、安徽、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曾大受人们喜爱。可是近年来,随着时代变迁,在网络时代迅猛发展的趋势下,人们对吕剧的关注度越来越低,这对于吕剧的发展可谓是十分不利。为进一步探寻吕剧发展之路,1月21日到1月23日,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寻文曦光社会实践团对吕剧文化在山东省滨州博兴县吕艺镇展开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活动,深入了解吕剧文化,探寻吕剧在新时代的发展之息。追根溯源戏韵流芳东营市是吕剧的发源地,东营区牛庄镇时家村民间艺人时殿元等是吕剧的主要创始人。吕剧自形成以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纵观吕剧艺术的整个历史演变过程,大体上是循“山东琴书(说唱扬琴)——化装琴书(又称化装扬琴)——定名为吕剧”之脉沿革和发展的。经过百年的演变,吕剧已成为山东省最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在全国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吕剧以淳朴生动的语言、优美悦耳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音乐语汇而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吕剧唱腔的结构形式属板腔体。它主要包括四平、二板和曲牌唱腔三部分。吕剧传统的舞台表演中,生活动作较多,朴素真实。吕剧伴奏所使用的乐器,包括“文场乐器”和“武场乐器”两部分,主要乐器有坠琴、扬琴、鼓、锣、铙钹等。传统剧目有《王小赶脚》、《王汉喜借年》、《光棍哭妻》、《王天宝下苏州》、《双换亲》、《白蛇传》、《秦雪梅观画》、《金玉奴》、《李二嫂改嫁》等。实践团来到吕艺镇刘官村时,这里正在演出吕剧经典曲目《回龙传》选段。传统的戏服、大众化的语言、悠扬的唱腔,让在场的观众听得如痴如醉。据了解,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吕艺镇就有了庄户剧团。每到传统节日,剧团就外出演出,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目前,吕艺镇的“庄户剧团”演出活跃,结合“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每年巡回演出达400多场次。“庄户剧团”的兴起、传承对吕剧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庄户剧团”活跃,与当地深厚的戏剧文化土壤是分不开的。据了解,1870年前后,民间艺人吸收北路琴书和东路大鼓等音乐成份,形成初具地方小戏基本特征的“化装扬琴”。光绪六年(1880)博兴民间艺人孙中新等人搭伙演出,经其不断完善创新,形成了“四平”、“二板”、“流水”、“娃娃腔”等基本板式和“叠断桥”、“莲花落”等30多个曲牌,使吕剧逐渐成熟。吕剧在形成过程中称谓众多,主要有“驴戏”、“捋戏”、“闾戏”等叫法,直至1944年《双寻夫》的刊载才使“吕剧”定名。1946年,刘官村在张玉升、张传海、张明然的倡导下,成立了业余吕剧团,1948年改为“新民吕剧团”,1951年改称“鲁兴吕剧团”。当时,政府把刘官村一带的老艺人组织起来,又招收了一批青年男女演员30余人成立了吕剧团,这是山东省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唯一吕剧团。在吕剧的发展过程中,先后有百余名吕剧艺人被外聘传授技艺,吕剧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全国八大剧种之一。图为剧院在表演《姊妹远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郭启航 供图调查探访土壤气息2024年1月23日实践团成员在吕艺县针对本地人以及身边同学的调查探访,实践团队员发现当地的绝大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吕剧了解的程度不深。在访问过程中,我们发现,随着戏曲短视频和带有戏腔歌曲的走红,许多人渐渐对我们戏曲这一国粹产生兴趣。当前,越剧.、黄梅戏等地方戏曲在注重保持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的步子迈得很大。而吕剧则较为式微。同时,在调查问卷中,许多人针对吕剧文化如何发展这一问题都认为其作为传统文化应大力弘扬,在时代的大基调下做出自己的改变。图为实践成员在吕艺县调查。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郭启航 供图剖析现状谋出路吕剧的现状有些僵化,演出市场不成熟,资金不足,人才流失等等不利因素,造成了现在萎靡不振的状况,通过和镇政府文化服务中心的沟通,实践团队员都认为吕剧的创新已经迫在眉睫。随着调查我们慢慢认识到振兴吕剧文化,实现吕剧创新性发展。吕剧文化需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使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成为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来源,从而助推山东文化强省建设。同时促进吕剧文化与学校教育体系相融合,在培养吕剧专业人才、新时代观众、打造特色大学校园文化等方面取得突破,给予吕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活力和契机,提高吕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重视校地深度合作,培养吕剧高端专业人才。创新吕剧高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持续为全省吕剧院团培养急需的表演、伴奏、创编等方面的高端专业人才,解决吕剧院团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积极发挥高等学校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后备人才储备方面的主阵地作用。形成吕剧教育体系,使吕剧扎根学校,设置“吕剧戏曲艺术赏析与体验”通识公共选修课,丰富学校教育教学内容;建成吕剧展览馆和吕剧体验舞台,定期进行吕剧演出和吕剧展演体验活动,组建大学生吕剧社团和兴趣小组,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演出活动;完成吕剧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和教育体系建设。整合校内外吕剧研究人员,聚集多所高校的教师和大学生从事吕剧文化的学术研究,建设吕剧传承与保护的学术智库,深入开展吕剧文化研究。建立吕剧传播基地,培养新时代观众。广泛在全省各地市中小学幼儿园普及吕剧文化,指导建设吕剧社团和兴趣小组。巩固建设一批中小学吕剧传承基地,建设一批固定的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持续加大吕剧进校园的频次和力度。通过吕剧的广泛传播,为吕剧培养大批新时代的青少年观众群,也为吕剧传承发展积蓄后备人才。图片为寻文曦光实践团在校徽石前的合影。

中国青年网 郭启航 供图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09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亲爱的同学们:在数字化浪潮中,网络如同一把双刃剑。它既是我们获取知识、拓展视野的重要通道,也是需要我们悉心守护的精神家园。为了进一步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弘扬文明上网风尚,现向……
冯冰雨 户煜阳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为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推进优良学风建设,促进学生间的学习交流与资源共享,文法学院于3月15日—4月1日举办“笔记泛‘舟’,共赴知识海洋”最美学习笔记漂流活动。本次活动采用漂流的……
沈冬玲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为深入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文法学院于4月13日晚在树人楼207举办了“心光剧场•青春绽放”第四届心理情景剧比赛。活动伊始,主持人对到场的参赛者进行……
郑娅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2025年4月15日,文法学院师生代表踏上了前往河南新乡干部学院唐庄教学基地的征程,开启了一段充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交流之旅。唐庄教学基地坐落于卫辉市工业路与旅游路交叉口西南160米,作为……
韩子宁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为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理念,全面落实实践育人方针,推动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提升文化素养,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2024年4月16日,文法学院李静、刘旭行、常淳三位老师……
苏一飞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师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4月16日,文法学院师生代表前往新乡市龙狮运动训练馆开展舞狮文化体验活动。……
户煜阳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3月27日至28日,在新乡工程学院校长助理李帅军的带领下,文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松梅及辅导员代表崔征、牛科伟组成招生宣传工作组,赴周口开展高考招生宣讲活动。在周口市淮阳区实验中学,该……
牛科伟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为了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双向奔赴与共同赋能,推动文法学院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4月10日,文法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研室主任冯莉娟老师,汉语言文学专业教研室主任王雪老……
梁盼盼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