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以竹代塑”产业发展,深入了解塑料污染的具体处理方式,以及创新型绿色环保产业赋能和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建设发展,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的理念。2024年1月16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竹”梦未来实践队前往山东省聊城市进行社会实践调研。
为了使实践效果更加完善,实践团的成员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实践团成员结合现实生活对人们对于“以竹代塑”理念的了解和具体推行落实情况的进行充分了解,实践团成员制作了调查问卷,主要在青岛、潍坊、威海等地区进行广泛的调研。同时,查阅了相关的学术资料以及相关文件,并且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在前期的调研了解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以竹代塑”在减少塑料使用以减少塑料污染上具有优势,但因为落实不足,推广不够全面,民众参与度低等原因,“以竹代塑”的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大的挑战。对此,实践团成员前往山东省聊城市进行深入调研学习。图为实践队员在博览会参观的竹产品 贾吉耀供图
实践团成员的第一站来到了中国南竹北移展示馆,在此,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了聊城市丰富的竹文化和竹制品的制作传统,聊城市悠长的竹子栽种历史,以及竹子对于聊城的改造和深度融合。实践团成员对于新时代创新型绿色环保竹产业赋能和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竹子在聊城乡村绿化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全市95%的村庄都能看到竹子的身影,极大提升了乡村景观。“南竹北移”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提出了新方案,竹子也在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新助力,对于黄河流域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图为实践队员在展示馆参观学习 贾吉耀供图
随后,实践团成员来到百竹园,田庄苗圃竹园等地。调查了解聊城竹迹,以了解“以竹代塑”在聊城的发展情况和乡村振兴的产业赋能。实践团成员了解到,由于黄河决口的问题,聊城形成了大面积的盐碱地,在盐碱地上农作物难以成长,盐碱地因此成为了聊城不得不解决的痛点和难点,在“南竹北移”的政策支持下,聊城利用盐碱地进行抗旱,抗寒,抗盐碱等实验成功培育出了耐盐碱的竹子品种,成功将盐碱地转化为生态竹林,又从各地引进不同品种的竹子,形成了百竹园等生态景观。大量的竹子种植,逐渐在村民中形成了竹子的种植出售的产业循环链,做到了以竹为景,将竹出售,提升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同时大量的竹子原料,也吸引了以竹子加工为主要产业的众多企业落户当地。众多的日常竹制品在当地屡见不鲜,如竹筷,竹碗,竹包等,同时还有以竹子为原料制作的吸管,纸杯等,实践团成员发现这些以竹子为原料的日常生活用品中大部分都是以塑料形式存在的,竹子的广泛运用大大削减了塑料的使用率。竹产业的发展解决当地的就业,生态问题,旅游业也依托竹产业不断发展,当地做到以竹为中心将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做到联合发展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不仅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高尚节操的代表,也是当今时代减少塑料污染的新思路。“以竹代塑”诠释了中国在解决塑料污染上的智慧,也为乡村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了创新方案。 图为实践队队员合照 徐敏超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09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