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辽宁“六地”红色研学社会实践团:重走红色荣光路,理想之舟向未来

来源:沈阳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辽宁“六地”红色研学社会实践团

沈阳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六地”红色研学社会实践团:重走红色荣光路,理想之舟向未来

辽宁,一座从血脉中就流淌着红色基因的省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辽宁寄予厚望,指明了重振雄风、再创佳绩的战略方向和奋斗目标。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深入阐释辽宁“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辽宁“六地”传承着红色基因,记录着中华儿女砥砺奋进的伟大征程。弘扬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成为了每一位在辽在沈学子的重任与担当。

为展现青年一代奉献青春、建功立业的时代风采,引领更多青年把握历史机遇,强化使命担当,投身社会实践,在与社会相融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沈阳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六地”红色研学社会实践团秉承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精神,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和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在第一站抗日战争起始地——沈阳,感受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进而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感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广场上,巨大的残历碑石雕巍然屹立、坚固挺拔,主体正面弹痕累累,喻示了侵华战争的野蛮“罪行”,向人们昭示着那个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

记忆从未褪色,历史仍有回响。走进博物馆,一处栩栩如生的雕塑模型,无声地诉说着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步入展厅,实践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凝视。一件件历史文物、一页页历史资料、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文献实物,诉说着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浴血抗战的反侵略斗争史。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内,一面长8米、高4米的朴素大理石墙前,总有无数人在此伫立。上面刻着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手迹和长城烽火与抗日英雄群体浮雕,矗立在展厅最醒目的位置。《义勇军进行曲》是华夏儿女坚强意志的寄托与体现,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的意志。此刻,实践团队成员以高昂激越的情感共同奏唱了国歌,那是我们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在新的时代,中华儿女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而强烈的爱国情感共鸣,让我们遇到了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沈阳市第一私立高级中学的学生。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和学子们进行了一段印象深刻的采访。大家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并将付诸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为辽宁振兴、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随后,辽宁“六地”红色研学社会实践团走进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内馆,共同参观了《守望丰碑 薪火相传——辽宁“六地”红色印记主题展》。展览通过170余张珍贵照片、30余张图表以及二十多件实物展品,全面展示和诠释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巡展还增设新时代“六地”重要展示内容,新时代“六地”与红色“六地”赓续相承,交相辉映,再现辽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在各个历史时期为党和国家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所创造出的辉煌业绩,所谱写的独具特色的辽宁篇章。

走出博物馆,辽宁“六地”红色研学团与沈阳华晨公司雷锋车队不期而遇。团队成员虚心请教问题,通过采访了解了他们如何“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的行动为沈阳文旅增添生动色彩。

与清风并肩漫步,跟着夕阳的脚步辽宁“六地”红色研学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研学第二站——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开启了“英雄事迹探索之旅”!

走进纪念馆,周恩来高大的雕像和伟岸的形象肃立眼前。踏上红色的木制楼梯,在长长的走廊里推开一扇扇红木门,周恩来少年时读书的雕塑栩栩如生,一位心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鸿鹄之志的俊朗少年似乎就浮现在眼前。朗朗的读书声在耳旁回荡,穿越时光带领队员回顾周恩来传奇的一生。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青年承载国家的希望,青年之觉悟亦不止于一代人的精神风貌,更书写着一个民族的思想高度。立足今朝,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应铭记周先生的教诲,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以实际行动凝聚起新时代振兴发展的磅礴力量,同时也为努力打造沈阳的红色文化名片注入活力。

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回首过往历程、眺望前方征途,沈阳理工大学辽宁“六地”红色研学社会实践团将继续辽宁“六地”探索之旅,让红色精神、红色力量、红色基因融入每一位中国人的红色血脉,在新时代辽宁振兴的新征程中赓续红色血脉的责任和使命,谱写新时代辽宁的壮丽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14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在香榧苗圃中学习

为探究崂山村高质量发展转型之路并发掘其特色香榧产业的示范作用,2020年7月5日,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在玲珑街道的…… 沈晓帆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访崂山文化,感淳朴乡风

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的深刻内涵,助力乡村振兴,7月6日,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玲珑街道…… 钱思源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探小山村村貌之变

为响应乡村振兴发展和精品村建设等新的时代热点,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团按计划,于2020年7月5日,兴致勃勃地走进崂山村,打算对它的“村…… 郦千喜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希望的山村

宁静田园,悠然崂山。七月,浙江农林大学“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社会实践团赴临安区玲珑街道崂山村开展暑期调研实践。车子在村里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行驶,纵目望去,两旁齐列的桃……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小山村蝶变的背后,是这样一群人

乡村振兴背景下,曾经经济基础薄弱、脏乱差典型、几乎是街道最落后的村,经过短短几年,就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的崂山村,是如何实现的?浙……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从崂山蝶变中探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背景下,曾经经济基础薄弱、脏乱差典型、几乎是街道最落后的村,经过短短几年,就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的崂山村,是如何实现的?浙……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发挥专业优势助乡村振兴,浙农林学子在实践中成长

宁静田园,悠然崂山。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崂山村,经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一个小山村的蝶变,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早期村里开始的特色香榧产业,这些年发展形势……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

“魔幻光影 时空之旅” ——宾谦魔术协会开展魔术主题活动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燃”,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为了梳理魔术发展史的核心脉络,展现传统技法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一场别…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发布

曲阜师范大学躬耕教坛传承队:乡村教师的坚守
2021年11月29日,国家教育部发表《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
“传”递爱心 温暖你我
有这么一项运动,以巨大的魅力吸引着全球数以千万计不同年龄段的人们为之疯狂,最吸引人的不是进球和取胜时的荣誉加冕,而是一个个球星克服困难蜕变成功的励志故事,感动激励着你我,这就是足球运动带来的宝…
以行知思想扎根乡村教育
乡村要振兴,教育要先行,202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时代背景下,…
访红色遗址,扬红色精神
为进一步探寻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文化洗礼,重拾红色文化记忆,传承红色革命精神,2024年1月28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学史践行,赓续初心”实践队来到了山东省济宁市中国共产党章程石刻展馆进行为期一天…
探秦皇古迹,忆大国雄风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传文化精粹,承时代薪火”实践队员于2024年1月27日寻访了烟台市养马岛,以探索的眼光,寻找那份深藏在历史和自然之间的奥秘。初到养马岛,队员们仿佛置身于一幅天然的画卷之中。碧海…
曲园学子寒假行:教育新赋能,体验新校园
中国青年网岳阳1月25日电(通讯员强琛洋子齐书潇)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维度的要求。近年来,全国各个学校都在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新课程。2024年寒假,曲阜…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青春志愿,爱在社区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树爱幼之风,促社会文明(通讯员:李周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关爱儿童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更好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使同学们进一步学习发扬实践精神,提高…
了解中医文化,追随中医步伐
了解中医文化,追随中医步伐中医是我国传统的治病救人的方法,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不可摈弃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说道,“过去,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
【宣扬二十大精神,汇聚基层建设奋进力量】——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培“根”植“基”实践
中国青年网德州1月20日电(通讯员朱琦萌)随着国家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高度重视及深入贯彻,实践队员认识到深入基层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迫在眉睫,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平民百姓与时俱进,了…
“乘美好未来,观万千渔火”烟台开发区沿海渔村民间神话传说收集(二)——鲸鱼与财神
(作为我国较早利用海洋的地区,山东沿海地区形成了多样的渔家文化和海神信仰,除了传统的对龙王、海神娘娘的敬仰外,山东沿海地区的渔民还把鲸鱼和海鳖等海样动物奉为海神,用以祭祀和敬仰。在胶东地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