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1月24日电(通讯员 何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1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陶魂新铸”实践队到达山东省日照市两城黑陶博物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参观调研、实地采访、亲手制作的方式学习日照黑陶的制作工艺,同时体会黑陶艺术的欣赏与实用价值。
寻黑陶发源
“陶魂新铸”实践队员走进两城黑陶博物馆,在传承人刘加东先生的带领下,参观学习日照黑陶的发展历史。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古老的中国制陶技艺,有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日照黑陶是山东省日照市地方传统技艺,是龙山文化最著名、最典型的陶器,被史学家称之为“原始文化中的瑰宝”。两城遗址距今4500年,石器时代的人们依靠陶器储存运输生产用水,黑陶则出土于此。实践队员与刘先生积极交流,了解到曾有美国耶鲁大学考古学家经试验发现,黑陶导热速度很快,器具底部受热面积大,做出来的饭菜也有独特的香气。队员们继续参观,黑陶随着时间的积累不断发展,到了19世纪80年代,黑陶不再是生活用品,更多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展示摆件,积累了艺术与审美价值。
图为部分黑陶展品,形态各异,光泽度不同。通讯员 岳明坤 供图
分黑陶门类
实践队员询问刘先生,黑陶与平时所见红陶、白陶的不同之处。据了解,白陶在烧窑烧到最后堵住烟囱口,木柴的烟把陶器熏黑,形成黑陶。如果不堵,烧制出来就是红陶。实践队员仔细观察,发现不同黑陶制品表面的光泽度不同。刘先生讲解到,黑陶制品的光泽度呈现依靠石头打磨,也有用树皮打磨,不同材料打磨则光泽度不同。
学黑陶制法
黑陶主要的工序分为,揉泥、拉坯、雕刻、烧制、抛光。实践队员动手尝试,感受了揉泥与拉坯过程。体会到,制作一件完整的黑陶艺品,对制作者的技术要求很高,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与审美积累。制作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必不可少,选择好合适的陶泥后,过滤、沉淀,储存时间越久则陶泥的质量越高。揉泥过程更多需要力量,通过挤压排除空气,成品才不会有空隙。雕刻过程,全程手工雕刻,考验雕刻者的细心与技术。手工雕刻使每一件黑陶艺品独一无二,具有了艺术欣赏价值。烧制过程,刘先生采用传统木柴烧法,松树因其油性好,是烧制最合适的柴火。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刘加东先生进行拉坯过程。通讯员 岳明坤 供图
访传承历程
实践队员随后采访陶器的其他制作者,询问他们学习制作黑陶的历程。了解到,制作黑陶这门手艺完全靠自学是不够的。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需要不同经验的交流与文化的融合,传承人不断揣摩、思考、练习、总结,学会制作黑陶。随后熟能生巧,加入新颖的奇思与妙想,推陈出新,一件黑陶制品凝聚了人的心血,最终成为具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刘先生表示,干好一个行业,则痴迷与这个行业,不光关注自身发展也关心着黑陶传承的前景。文化想要发展前提是必须有传承。刘先生将这门手艺传承给了儿子,黑陶制作的手艺得以传承,黑陶文化也就此延续。
望发展前景
文化的延续需要传承,文化的发展需要宣传。据了解,年后博物馆将新添置机器,让更多年轻人体验黑陶制作。平时,也招揽旅行社带游客来参观。但目前认识、了解日照黑陶文化的人还不多。最后,刘先生表达了对实践队的赞许,赞扬鼓励宣传黑陶文化。同时说道:“黑陶手工雕刻的图案,以后还要依靠年轻人前卫的思维去设计。”宣传黑陶文化,让更多人了解了黑陶文化,喜欢黑陶文化,从而产生更多新奇的想法,使黑陶文化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传统的种子在时代的催化,探寻着各种道路,以惊艳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探求古与今融合,绽放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为实践队员与刘加东先生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温沅润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18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