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老、敬老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流淌在炎黄子孙体内的文化基因。为了解社区空巢、残疾等老年群体的生活情况和需求,让“老有所养”民生政策落到实处。1月25日,曲阜师范大学星梦小组实践队来到烟台市栖霞市庄园街道安泰社区,针对“老、弱、病、残”等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组织社区实践队员上门服务,开展“关爱老人暖人心”入户走访活动,形成爱老助老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爱老、敬老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流淌在炎黄子孙体内的文化基因。中国历朝历代有着丰富的养老文化,还有一系列的爱老敬老政策。无论是从周代创建的养老礼制度,还是春秋时期开始的古代养老文化,抑或从汉朝开始提倡的“以孝治天下”,以及后期养老制度的建立,都说明我国传统对老人的重视,对老人的关爱与尊敬,进而自然形成爱老、敬老的优秀传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的到来,当下的老人确实面临一定的困难与挑战,为此关于敬老爱老,实践队员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多“倾听老人”,莫让老人“心空”
据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少子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同时,社区空巢老人家庭比例不断提高,达总家庭的一半。而空巢老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情感的孤独感问题。即使不是空巢老人也存在“心空”的问题。因为当下,快速的生活节奏、较高的生存压力,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老人子女,更多的是忙于事业打拼,忙于孩子教育,对于老人精神上的、心理上的关爱、关心、陪伴都远不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志愿服务过程中,实践队员与老人亲切交流,询问他们的健康和生活状况,深入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
多“看看”老人,莫让老人“身空”
很多空巢老人,长期缺少关爱,加之身体机能退化,许多问题随之而来:遇到紧急情况得不到及时救助;吃饭等生活困难得不到及时帮助;生活封闭,缺少互助互信的伙伴。志愿服务活动开始前,实践队员调查发现,近年来的“广场舞大妈扰民”、“老年相亲角挤爆宜家”等新闻层出不穷,追其溯源在于老年人社交、娱乐需求与社交平台缺乏、老年身边缺少陪伴的间接体现。因此,实践队员来到社区陪伴老人,帮助老人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并与老人商量好,特殊情况下应如何发出紧急预警。
多“教教”老人,助老人跨“数字鸿沟”
当前,不少老年人跟不上社会变迁的节奏,在“数字化生活”中被淘汰。老年人“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不能用”互联网和数字产品的问题突出,难以共享出行、就医、社交等方面的数字化便利红利。对老人来说网上预约难、移动支付难、便民服务难等老年群体中日益凸显的“数字鸿沟”困境对老年人正常生活产生大量负面影响。为解决这个问题,实践队员帮助老年人解决了用手机进行业务办理时遇到的不便,手把手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便利老年人日常生活,帮助老年人跨越了“数字鸿沟”。实践队员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既方便了居民又确保了工作的准确性,提升信息服务体验,助力老年人信息无障碍建设,形成爱老助老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关爱老人的今天就是关爱自己的明天。爱老、敬老一直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直是流淌在华夏儿女体内的文化基因。充分发挥政府在老龄化问题上的托底保障作用,加快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三大体系,努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健康老龄化工作稳步推进,积极老龄观逐渐深入人心,老龄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同时,也需要居民人人敬老、爱老,进而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想美好社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20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