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需要代代传承,也需要不断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记忆和民族精神,是中华儿女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全国人民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2024年1月15日至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文脉守望实践团在山东枣庄、潍坊等地开展实地实践,追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足迹,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源。
实践团成员来到了山东潍坊十笏园,走进园林,古风古韵崭露无遗。亭台虽小情无限,别有缠绵水石间。十笏园,这座兼具苏州园林韵致和北方建筑特色的袖珍式建筑,设计巧妙,布局严谨,具有独特的文化气息,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奇葩。时至今日,十笏园不仅拥有完整的建筑存留,老潍县的悠长文脉也流淌在它的每一个角落里,传承发展,历久弥新。
踏着青砖古道,走进十笏园内的清鱼堂砸铜技艺工作室,叮叮当当的金属击打声不绝于耳。砸铜,又称“锤铜”,这一古老的金属加工技艺在潍坊已有几百年的传承历史,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十笏园砸铜技艺展。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崔金龙 摄
博物馆作为文化的存储和展示空间,是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桥梁。在博物馆中,古老的文物、艺术品和文化遗产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使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通过参观博物馆,人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的科技、艺术、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有助于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博物馆也是创新的源泉,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可以以更富创意的方式呈现传统文化,使之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实践团成员来到枣庄市博物馆,倾听枣庄历史的故事。博物馆是一个能直接感受历史和文明的地方,一件件文物在时间中留存,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段段静静流淌的故事。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枣庄市博物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宋歌 摄
诗歌文化作为表达情感、思想和对世界的独特理解的艺术形式,在“守正创新”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古诗词中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通过吟咏诗歌,人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现代诗歌也在创新中焕发着新的生机。当代社会、人际关系等诗歌主题的流行,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通过诗歌的传承与创新,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表达对文化的热爱和对时代的思考。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实践团成员来到少陵公园,致敬先贤。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少陵公园。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思淼 摄
通过博物馆、诗歌文化和书法的融合,文脉守望实践团在“守正创新担使命,赓续文脉谱华章”的主题下,将传统文化注入现代生活,为文化的繁荣与创新贡献出独特的力量。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更全面地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在创新中实现文化的更新与发展。这样的实践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对时代的回应和对未来的探索。
图为文脉守望实践团成员全体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姜思彤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22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