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滨州1月23日电(通讯员 罗迎晓)春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春节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关系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为赓续历史文脉、传承春节传统、助推文化发展。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庆“禧”年实践团于2024年1月-2月在实践团成员各自家乡地区开展主题为“在新时代、新技术、新发展下春节的传承、创新、发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查阅有关新时代下春节的传承与发展的资料、走访各地区当地居民、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于春节在新时代下的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方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调查现状 了解详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团成员首先搜集各自家乡地区与春节有关的资料并通过对以往的春节经历及感悟总结出一份调查问卷,在线上线下发放问卷了解情况。接着实践团成员走访家乡地区居民了解其对春节的认识及看法。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各地居民对于春节传统有对其传承的意识。一方面,春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另一方面,“春节具有重大意义”早已嵌入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但出现各地对春节的传承与创新力度不足、庆祝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
深入实践 体悟“年”味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各地人民对于春节多数传统习俗仍然传承并遵循,例如: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守岁等等。各地人民也会参与和春节相关的活动。青年人愿意将春节发展与互联网进行结合,发展新时代、新技术、新发展下的春节,但多数中老年人对此了解不多。随后,实践团成员参与了与春节相关的庆祝活动并在参与过程中探索新时代、新技术、新发展下的春节。
无联不成春,有联春更浓。贴春联是春节的传统习俗,但是现在大多数人都直接买春联而替代了写春联。实践团成员参与了写春联活动,在一笔一划的“福”字中体悟新春的喜悦和祝福。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是新春的象征,但现在多地都出台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政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多数居民也接受了时代的发展对于春节传统的改变,并通过寻找新的方式例如踩气球、购买电子鞭炮等形式来庆祝。另外,许多传统习俗在新时代的影响下,出现了不同模式的创新。
出现了互联网新年红包春节新模式、网购年货的新模式、微信红包拜年和视频通话拜年的新模式、春节全家旅行过年的新模式、相约电影院观看新年贺岁片的新模式以及新春联名商品抢购的新模式。这些春节的新模式,有所创新,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随着这些新型模式的发展,不少人反映春节期间“年味变淡了”、“没有以前过年的感觉了”。
在现代社会的时空条件下,对待中国传统节日,需要有所变有所不变,既要保留它“原汁原味”的东西,又要不断赋于它新的时代气息,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庆春传年 展望未来
实践团成员最后将活动实况、活动心得、实践图片等资料整合,收获满满。当今大众传媒不断发展,可以依靠互联网传播各地春节文化习俗,让各地春节文化“流动”起来,打破文化壁垒。同时可以推出与春节相关的文创产品以及食品进行网络销售,助推文化与互联网双发展。各地政府也可以加大对春节文化的网络宣传,让各地春节文化走出去。面对春节新模式,应该以包容之心看待,深刻地认识它、接受它。“互联网+”赋予了传统春节全新的载体,为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平台。春节新模式是建设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好时机,春节不仅能拉动消费,产生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义务和责任,通过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营造适应现代化生活需求的文化氛围,让传统春节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助推中华文化发展。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宋雨洋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28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