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灯节是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及蓬莱沿海渔家文化的典型代表,流传于辖区内十几个渔村。它从传统的元宵节中分化而来,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被视为是渔民的节日。据传,在山后顾家村的建村550多年前,就有渔灯节的活动,而从有村开始,这一节日便已存在。
起初,烟台沿海渔民未能完全摆脱对农耕文化的依附,将陆地习俗搬到了船上。随着历史的变迁,渔家文化不断发展,渔灯节的雏形在烟台地区形成。之后,这一节日逐渐从传统的元宵节中分化出来,成为渔民专有的节日。
在渔灯节期间,沿海渔民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自发地从各自家里抬着祭品,打着彩旗,一路放着鞭炮,先到龙王庙或海神娘娘庙送灯、祭神,祈求鱼虾满舱、平安发财;再到渔船上祭船、祭海;最后,到海边放灯,祈求海神娘娘用灯指引渔船平安返航。除了这些传统的祭祀活动,现在的渔灯节日还增添了在庙前搭台唱戏及锣鼓、秧歌、舞龙等种种群众自娱自乐活动。
改革开放后,“渔灯节”这一传统民间习俗又重新活跃起来,形式上出现了多元化,除了渔民的自发参与,还有政府的扶持和企业的支持。渔家特色更加鲜明,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其规模、影响和声势更大。2008年,渔灯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33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