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走进非遗文化,感受闽人智慧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温佳煊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非遗文化是富有生命力的中华文化,其蕴涵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情感理想,思维方式和审美意识,也包含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生命基因。“闽都”福州迄今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闽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相互融合,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坚持以人为本,将厚重博大的非遗文化和数字化技术融合,呈现具有时代感的展现形式。从古到今,一代代中华儿女始终坚守初心, 为传承事业灌注着自己的毕生心血,让非遗在时间长河中焕发无限生机。

图为实践队员与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合影 温佳煊 供图

民间文学——福州诗钟

诗钟,又名折枝诗,发源于福州,从清朝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福州诗钟得名于咏线香代替钟表计时作诗的游戏方法,用细线坠铜钱系在一根线香上,限时限题写出一副七言律诗中的诗联,依诗歌的对偶技巧和文学水平分出胜负,游戏形式多为限题、填字和种格。数字显示屏上不仅生动地展现了福州诗钟计时的过程,而且还有答题功能,让参观者在交互体验中感受福州诗钟的魅力。

图为福州诗钟的数字智能展现形式 温佳煊 供图

传统戏剧——闽剧

闽剧,又称“福州戏”,是一种流行于福州十邑及闽中、闽东、闽北地区的传统戏剧,雅称“榕腔”或“闽腔”,是现存唯一的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传承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2006年,闽剧被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闽剧唱腔的特点是高昂激越,朴实粗犷,但也有细腻柔婉的唱腔。多变的唱腔,丰富的情感,生动的演绎,让闽剧在时代更迭中历久弥新。

图为闽剧表演时的用品 温佳煊 供图

图为以数字技术呈现的闽剧表演场面 温佳煊 供图

跟随音乐节拍,走进传统舞蹈

传统舞蹈即民间舞蹈,指在民间流传并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舞蹈形式。福地传统舞蹈与地方节庆民俗紧密联系,从高雅、肃穆的佾舞到热闹非凡的福州高湖舞龙灯,从队形多变的福清新厝车鼓舞到烛光闪闪的永泰椽板龙,八闽子弟将乡情同乡土融合在一起构成动感的舞蹈节拍,在恣意舞动中传递着华夏文明悠悠千年的风韵与气度。

图为对传统舞蹈的主要介绍 温佳煊 供图

传统音乐——茶亭十番音乐

十番,又称“十欢”“什欢”或“十番伬”,因发源于福州市台江区茶亭街、由多种器乐交响而得名,演奏乐器有椰句、云锣、狼丈、檀板、清鼓等。由于坐行皆可演奏,福地十番音乐的旋律轻松活泼、节奏感强,随行随奏、亲切动人。2006年,十番音乐(茶亭十番音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十番音乐以它独有的魅力,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近四百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但随着多样、新颖的音乐传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愿意传承十番音乐,导致乐团和十番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一定的困境。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十番音乐,福州十番乐团团长张鸿雁说:”我们一直在培养年轻新人,同时注重演奏曲目上的创新,比如加入民乐新鲜元素和形式,和唱歌配合。”传承人在坚守的基础上和时代同频共振,茶亭十番音乐会继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为茶亭十番音乐的乐器 温佳煊 供图

图为茶亭十番音乐的斗管 温佳煊 供图

刚柔并济的拳法——咏春拳

咏春拳是一门制止侵袭、强调“积极、精简的正当防卫系统和合法使用武力”的拳术,主要招式包括“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练习方式包括双人对练的“黐手”“黐脚”,辅助器材有木人桩、贴墙沙包、三星桩等,是中国武学历史上少有的专为女性所创的举法之一,故此拳又有“女人拳”之称。2014年,咏春拳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文化传承方面,咏春拳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学习和传承咏春拳,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其次,咏春拳的技法和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也有积极的影响,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心理素质。

图为咏春拳的部分招式 温佳煊 供图

图为训练咏春拳时用到的木人桩 温佳煊 供图

以声传情的技艺——福州曲艺

说唱演评,曲意传情。曲艺是以口头语言进行说、唱、演、评的表演艺术,品种繁多,流布广泛。闽地丰富多彩的曲艺文化遗产,将音乐与讲唱相结合,铺叙评说,让观众沉浸于音乐旋律的同时,又能体会到福州曲艺的根本内涵。

图为正在表演福州曲艺的人物模型 温佳煊 供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冲击,许多非遗文化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保护、传承、创新我们的文化瑰宝。只有这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会愈加源远流长,国家的软实力才会蒸蒸日上。

图为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总览 温佳煊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37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山东大学文学院“承文”赴四省八地传统文化创新推广活动成功进行

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团队成员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2024年2月2日至2月18日,山东大学文学院“承文”赴四省八地传统文化创…… 何栩漾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文学院“循迹”赴江西新余关于文化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活动圆满结束

随着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美丽乡村建设及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成为缩小城乡差距、盘活乡村闲置资源的新路径与新动力。2024年……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山东大学文学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活动顺利举行

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深刻理解和把握红色文化的内在逻辑,盘活红色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支撑……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我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团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的指示精神,以青年担当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以青年实践凝聚磅礴发展力量,2024年2月,我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团依托各地红…… 于翘楚、钟炜焘、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山东大学文学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团社会实践启动仪式顺利进行

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背景下,探究红色文化保护传播路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2月1日晚,山东大学文学……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谨防短视频危害,营造健康网络环境

2022年3月28日至4月25日,短视频群体影响调查小组通过多次腾讯会议,研究确定调查活动主题和小组成员分工,并利用知网等线上平台以及学校图书馆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通过问卷星等方式发放调……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文学院“寻迹文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感想

这个暑假,我和来自学校各个学院的同学们一起加入了“寻迹文化”的大家庭中,为寻迹文化少儿人文导读课程的线上推广而一起努力。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们经过慎重讨论后,最终决定选择线…… 张潇月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寻迹社会实践心得

随着暑假的到来,我们的实践团队也逐渐展开了我们的工作。近年来,“大语文”教育成为了热点话题,“大语文”致力于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星光助力成长,青春扬帆起航
中国青年网青岛1月28日电(通讯员宋欣如)儿童性教育是培养儿童受教育者的相关科学、性道德和性文明教育的社会化过程。是家庭、学校、社会相关的教育体系工程,也是随着教育者的年龄而发展的再社会化过程。科…
为爱导航,引导航行
(通讯员贾玉娴)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展性障碍,影响着全球范围内大量儿童的发展与社交能力。这些孩子犹如天上的星星,虽然在自己的世界里闪烁,却面临着与外界沟通连接的重重挑战。…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歌舞升平浓年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文化建设逐渐成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社区年底文化表演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不仅能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能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邻里和谐。…
青春聚焦,星光照耀未来
中国青年网青岛1月28日电(通讯员宋欣如)性教育是关于人类性相关问题的教育,涉及性的认知、情感、身体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科学全面的性教育对儿童个体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为更深入地了解儿童性教育现状,助力…
续时代脉搏,谱春节华章--庆“禧”年实践团
在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变革,生活节奏逐渐加快。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当代绽放着绚丽的文化之美。2023年12月22日,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
胡杨学子返家乡,公益活动伴我行
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满足中小学生寒假生活需要,使孩子们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奎屯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未成年人开展了辅导作业、观看红色电影、剪纸…
心理学院社会实践 ——青年学子深入基层,助力乡村环境发展
心理学院社会实践——青年学子深入基层,助力乡村环境发展1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犁牛躬行入基层,踔厉奋发新征程”社会实践团成员马文琦体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弘扬…
续时代华章,探春节真谛--庆“禧”年实践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
传承易经火种,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易经火种,坚定文化自信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叫:国学易经,“易经”和“国学”经常同框出现。易经自不必说,国学更是一国之学,是能担得起国之重器的大学问,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中国传统文化。当今,…
践行低碳环保,谱写绿色华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