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社会组织民俗。1月30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寻历史足迹,探风俗雅韵”实践队开展“走进民俗艺术,探访文化遗产”实践活动。这一站,我们的实践队员们走进山东省商河县,走进鼓子秧歌,这一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民间舞蹈。我们观看了鼓子秧歌的表演,了解了关于鼓子秧歌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
秧歌在山东是一种传统的民俗艺术,在全省各处都非常流行,风格多种多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和“海阳秧歌”,这三种被称为山东三大秧歌,是山东劳动人民欢庆丰收的民间舞蹈。而我们本次探访的是“鼓子秧歌”。
在进行实践活动之前,我们实践队队员进行多次开会讨论,确定实践活动进行的方式方法,并联系了“鼓子秧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这位传承人,他对于我们的即将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希望我们在经过这次社会实践后,将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说给更多的人知道。
图为实践队员与表演人员针对鼓子秧歌传承问题进行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佳音 供图
到达秧歌队后,传承人们正好进行鼓子秧歌迎春节的排练。现场中,我们了解到,如今鼓子秧歌的传承受到了很大的阻力,由于前几年的特殊情况,本应当在一些重要场合演出的鼓子秧歌表演被取消,鼓子秧歌的表演也很少出现在大众面前,渐渐的,有些人都已经忘记了鼓子秧歌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负责人表示,现在虽然可以正常演出,但找我们演出的人变得少之又少。并且,近些年来,鼓子秧歌队伍很少涌入新鲜血液,年轻人大多追求一些新潮表演,再加上一些舞蹈动作难度较大,大家就不愿再去学习这些传统表演方式,导致秧歌队的人越来越少。秧歌队的传承就出了问题,身为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就变得尤为重要。这次请你们来到这里,也是想借着这样的方式,请你们对这一项国家遗产多多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听到这位叔叔如此真挚的话语,我们立即觉得自己重任在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身为一名大学生,身为青年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帮助这些在失传边缘的历史文化遗产更好的传承下去。
图为实践队员询问小朋友的观后感。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佳音 供图
随后,秧歌队的负责人给我们普及了鼓子秧歌的具体知识,他说,鼓子秧歌按偶数搭配人员队形排列,讲究对称以圆形为中心,千变万化。一般两把“绸伞”带八“鼓”四“棒”四“花伞”八“花”整队秧歌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二三百人。队形变化有许多传统的阵势,如“双石榴”“剪子股”,“牛鼻钳”,“闯王进京”等。
在给我们介绍完有关秧歌队伍阵型的基本内容后,秧歌队的队员们再次为我们表演了一场庞博恢宏的鼓子秧歌。
在看了这样一场表演之后,队员们的内心都充斥着一股难以言表的情绪,我觉得这样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民间舞蹈不应被埋没,身为中国青年,我们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为文化传承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与表演人员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佳音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38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