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脉与经典,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珠零锦粲”实践队于2024年1月17日走入山东省滨州市,开展了“守正创新担使命,赓续文脉谱华章”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通过线上查寻相关资料,线下进行实地走访的方式,重点对“鼓子秧歌”这一非遗传统文化展开调研活动,感悟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交融。
线上线下统筹进行,了解文化实况
“一声锣鼓震山川,两岸秧歌响彻天。火树烟花燃不尽,灯红酒绿庆团圆。”一首诗展现了扭秧歌时的热闹与喜庆,接近年底,一些平日不为人们注意的各种习俗纷纷涌现,秧歌便是其中之一,于是实践团队对鼓子秧歌这一非遗传统文化展开了调研。为了整个团队能够异地同时,实践队员首先制定了调查问卷,并通过QQ、微信等媒介普及到滨州各个地区,最后以数据的形式直观地表示出人们对“鼓子秧歌”这一非遗文化的了解程度。遗憾的是,据问卷调查统计,大部分人对“鼓子秧歌”知之甚少,甚至有近一半的人从未听闻它的名字。同时,通过网络了解到,1月18日阳信县将举办“乡村文化节”,届时会有一场盛大的乡村秧歌巡演。
除了线上收集调查问卷与查找相关资料,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社会实践任务,实践队员1月17日下午对滨州文化馆进行线下走访调研。在馆区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参观了文化馆内的众多非遗文化,实践队员在认真观赏与记录的同时,也不时向讲解员询问各种非遗文化的具体现状与产生的问题,在讲解员与实践队员的你一言我一语中,参观的氛围变得格外温暖。此外,负责人也为实践队员详细介绍了“鼓子秧歌”的发展历史、分布情况、区位优势、社会价值等信息。调研结束后,实践队员面带笑容拉着讲解员的手表达了感谢,相处时间虽短,队员们的心中仍泛起了浓浓的暖意。
深入走访展览基地,感悟文化经典
1月18日清晨,做了简单的准备后,团队组织前往坐落于洋湖乡的“鼓子秧歌”展馆,拜访当地的秧歌传承人,切实感受秧歌的文化厚度。展馆负责人给我们讲解了阳信鼓子秧歌独具的风格与由来,鼓子秧歌的起源在阳信县西部有这样一种说法:先有灵宵阁,后有大秧歌。实践队员们一个个稚嫩的脸庞从刚开始的躁动慢慢的沉浸于聆听当中。接着,负责人还提供了多种秧歌服饰与道具让实践队员认识与把玩,比如鼓、棒、锣、花伞等。另外,展馆内的秧歌传承人还教授了一些扭秧歌的基础动作,走步、跳步、旋风步;转身、擎花、弯腰礼等诸如此类。台上实践队员认真学习模仿,挂上腰鼓撑起花伞跳来跳去,台下负责人则早已开怀大笑。
据了解,“鼓子秧歌”一般是春节后开始排练,元宵节左右演出。但今年为支持乡村文化节的顺利举办,秧歌表演便提到了年前,以秧歌的形式表达对新年的祝福,意寓来年红红火火,积极向上。一个村的秧歌队都是由本村年龄大威望高的老人来带领到各村演出,秧歌队进村,锣鼓鞭炮响起,形成了一个团结、融洽、和谐、欢腾、热闹的节日气氛。
切身体验秧歌表演,领略文化底蕴
为了更熟悉“鼓子秧歌”的具体细节,当日,实践队员在负责人和当地志愿者的带领下来到了“乡村文化节”现场,近距离地与“鼓子秧歌”进行了一场邂逅与互动。首先,实践队员深入村民群众随机访问人们对鼓子秧歌的了解程度与认识,但随着锣鼓声音响起,接着就迎来一场视觉盛宴。数十人的·队伍,清一色的红袍黄带,在唢呐、锣鼓等吹打乐器的伴奏下尽情舞蹈,实践队员同台下村民为他们发出震天呼声。每一个舞步与动作都是既是他们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信仰,也是他们对年后生活的深切热望;一扭一跳无不彰显着秧歌既是他们精神的最终归宿,又是他们对非遗文化的深度耕耘和收获。表演结束后,负责人表示:“我们的一招一式,都体现了洋湖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也用秧歌表达对新年的祝福!”
通过这次对“鼓子秧歌”这一非遗文化的实践调研活动,阳信鼓子秧歌在新时代背景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会跳秧歌的人也在逐渐减少。团队成员将针对鼓子秧歌等众多非遗文化的情况继续开展宣传传统文化的相关实践,并进行一定的调查分析,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普及传统知识,传承、弘扬中华文化,根植文化自信,追风赶月莫停留,实践仍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39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