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1日,重庆大学本科生院团委“临江香绸扇”实地考察组来到重庆市开州区临江镇,参观并采访“临江香绸扇”非遗传承人黄圣科及其妻子的工作室与店铺,见证有“开州三绝”之一名号的香绸扇百年的历史和当今的发展境况。实践团由本科生院团委牵头组织,由生活实践部12人组成。
开州区临江镇的香绸扇是渝东北知名传统手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但携带方便、经久耐用,而且考究的制作、优美的图案,也极具文化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江油纸扇牌匾
31日早,考察组成员来到临江镇花园扇厂,街道边的一小栋楼下是香绸扇门市,上面则是工厂。店门显眼的位置摆放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江油纸扇的牌匾,香绸扇的传承人黄圣科老师热情的接待了采访人员,并耐心的介绍起来。
非遗传承人黄圣科讲解的香绸扇
这是一柄绘有山水美景的香绸扇。“我们会将开州本地的景点,诸如雪宝山、汉丰湖还有刘帅纪念馆画在扇上,用来吸引客人的兴趣”,黄圣科老师对采访人员解释道。
临江香绸扇,由蚕丝织成的薄丝绸,和内芯坚硬的凤尾竹,经过削、钻、刮、漂、浆等72道工序,纯手工制作而成。扇面多为花草、风景等图案,由画师绘制完成,每把都是独一无二的。轻轻扇动,就有扑面的清风和扑鼻的香气交织而来,清新,典雅,颇具韵味。
店内陈列的香绸扇
在这小小的店铺中有一个很大的双层玻璃柜,里面盛放了不少香绸扇成品,让采访人员比较在意的是不少扇子上都印下了广告,“现在香绸扇的热度不以往,只得靠政府的扶持继续下去,接广告也是自然的事。”黄胜科的妻子向采访人员解释,采访人员追问这项非遗的未来前景如何,前者回应道:“再做个几年,国家会对这项技术有安排的。”
工作人员在制作香绸扇
随后采访人员来到工厂处,由工作人员向其展示了传统油纸扇的制作过程。工厂零零散散只有几个老一辈工人,黄圣科老师解释道香绸扇市场低迷,工厂也很难再扩大经营。难以吸引年轻的传承者,也是黄圣科的痛点。“手工操作的东西,工资不高,工艺又复杂,时常还会把手划伤,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做吧。”他感叹。凤尾竹硬度高,削制成薄片的时候,需要使用刀口锋利的工具,一不注意,就容易划伤。包括黄圣科在内的老匠人们,各个手上都有勋章一般的划伤痕迹。作为过来人,他知道从业的艰辛,也明白传承的不易。
“其实前前后后有不少像你这样的大学生来这里拍照、采访,但无论是他们还是你都只是来看个皮毛,我们的困境没办法被你们解决。”在采访将结束时,传承人黄胜科不无落寞地叹气,这项传承百年有余的文化遗产的未来在他看来无疑是悲观的。回想那店门摆放着的牌匾,似是想激起来来往往行人的瞩目,又似是这项在市场中逐渐被湮没的文化遗产最后的呐喊。当然,黄圣科老师也还保持着信心,“虽然这几年市场低落,不过随着我县的旅游发展,以及对香绸扇的宣传力度越来越大,我相信香绸扇一定会重新迎来发展的春天。”
技艺的传承是“心手相传”的过程,当采访人员触摸精心制作的香绸扇时,想到的是祖辈们的民间智慧,感受到的是穿越时空的文化共振。通过本次实地考察,重庆大学重庆大学“非遗千古,文化不息”实践团对这香绸扇非遗文化传承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也为后续的研究和传承工作奠定了基础。让我们共同期待,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香绸扇这一传统技艺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重庆大学“非遗千古,文化不息”实践团
拍摄:赵绍博
文字:许俊
2023年1月31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46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