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物安全,让文物代代相传,本质上是延续文物所承载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艺术传统,让后人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用以观照当下。如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发现的古码头、沉船和瓷器残片等,再现了千年“海丝”的繁盛。透过这些,我们读懂了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文化基因从何而来,也更加能够理解中国人的“世界观”、当下中国参与地区与国际事务的外交政策,等等。
2024年2月4日,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文物之行,法制护航”社会实践小队去到市博物馆参加文物保护主题讲座,寻求以法治保护文物的方法。在专业人员的介绍下,小队成员总结出了文物保护的主要问题所在。首先,盗掘盗窃屡禁不止。在最新一轮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中,公安机关侦破文物犯罪案件800余起,追缴文物1.3万余件。虽然对文物犯罪的打击力度在不断加大,但文物盗掘盗窃依然缺乏强有效的法律保护。
其次,火灾隐患不容忽视。现存的大部分建筑文物是木质结构,耐火等级低,起火后燃烧速度快,极易造成大面积毁坏。据统计,2016年至2020 年全国发生文物建筑火灾79起,平均每年超过15 起。超负荷用电、违规用气用火、违规施工等,使火灾成为威胁文物安全的主要风险之一。
最后,法人违法频繁多发。一些地方和部门缺乏对《文物保护法》的信任和尊崇,打着“保护性拆除”“修缮性更新”的旗号,对传统街区和历史建筑搞大拆大建,盲目求新、求大,违反法律要求,导致文物安全底线失守。法人违法行为高发的背后,利益关系复杂,执法阻力不小。
实际上,文物安全“人为之忧”多发,暴露出在思想认识上或者工作机制上存在短板。最明显的问题体现为,严重缺乏文物保护法治思想,轻视法治,从而一再危害文物安全。再比如说,有的地方对文物安全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理念,导致审批把关不严、风险排查不彻底;还有些地方安全意识薄弱,存在侥幸心理,日常检查走过场,事到临头摸不着头脑,使得文物底数不清、疏于管护。
文物是否保护得当,是衡量一个民族对自身历史文化重视程度的重要标准。守护文物不仅是为了保存文明实证,更是为了将有形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无形的精神力量,凝聚民族向心力。文物是文明的深厚滋养。面向未来,我们需要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自信。良渚的文明曙光、殷墟的甲骨文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一块块“拼图”被发掘,不断还原着恢弘的中华文明图景。当广袤大上的文物多多活起来、传下去,我们前行的脚步也将迈得更实、走得更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46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