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菏泽1月31日电(通讯员 程千慧)为了解科技与传统文化结合发展,并学习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与现代科技碰撞出了哪些耀眼“火花。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珠零锦粲社会实践队员于2024年1月24日至2024年1月27日走近科技馆和文化中心,在实践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与科技的碰撞,并进行宣讲让更多人了解并学习我国科技与传统文化结合,促使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
学习古人智慧,了解其中奥秘
参观科技馆时,墙上粘贴的四大发明吸引着实践队员。走进墙边,实践队员进行阅读,学习古人的智慧,其中着重学习的是四大发明之一火药。从火药外传、火药神威两方面进行讲述。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黑色火药在晚唐(9世纪末)时候正式出现火药是由古代炼丹家发明的,从战国至汉初,帝王贵族们沉醉神仙长生不老的幻想,驱使一些方士道士炼“仙丹”,在炼制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火药的配方。八、九世纪,硝石作为药材由中国传入阿拉伯地区,被称为“中国雪”,十三世纪后,火药、烟花、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地区,称为“契丹花”、“契丹火枪”。十四世纪,火药与火器传入欧洲,很快引起武器制造业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在欧洲社会经济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火药得到广泛的应用,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最早是利用火药的燃烧性将其用之火攻。早在春秋时期,《孙子兵法》上就有关于火攻的记载:“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月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历朝历代的兵法家皆奉这五项火攻法为典。开山修路的爆破,用于治疮,杀虫的医疗,也曾用于探索飞向太空的梦想。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碰撞,助力航天事业蓬勃发展
接着实践队员参观航天模型,进行阅读并记录。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火神对应火星。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火神,象征着我们的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天问”出自屈原长诗《天问》。2020年4月24日,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取名“羲和”,取义“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象征中国对太阳探索的缘起与拓展。中国太阳探测天文台卫星取名“夸父”,意在时刻追逐太阳的身影,心怀梦想,不懈追梦、执着圆梦。玉兔又称月兔,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居住在月球上,在月宫里负责捣药,民间传说是嫦娥的化身或宠物。玉兔形象善良、纯洁、敏捷,与月球车构造和使命既形似又神似,反映了我国和平利用太空的立场。“玉兔号”是中国首辆月球车,和着陆器共同组成嫦娥三号探测器。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送入轨道。2013年12月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016年7月31日晚,“玉兔号”月球车超额完成任务,停止工作,着陆器状态良好。“玉兔号”一共在月球上工作了972天,是中国在月球上留下的第一个足迹,意义深远。
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种下科技兴国的种子
实践队员在学习完传统文化知识后,对前来参观的小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同学们展现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实践队员讲述完后,进行提问,并表达了愿望。这是孩子们最纯真的愿望。接着实践队员带领同学参观航天器的模拟,更加深入了解航天器内部结构。激发同学们的科技兴趣。
学习“天宫”在轨建造、“神舟”飞天、“嫦娥”奔月、“祝融”探火、“北斗”组网……从远古神话梦想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航天事业飞速发展,中国航天的每个脚步都深深嵌入中国传统文化印记。中国航天项目的命名巧妙借用古代神话故事、古文典籍等,既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又契合航天器特征与使命,展现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46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