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终会洗去存在,而事物的存在总会留下痕迹。往日势若长虹、巍峨壮观的古堤也终是免不了历史的风化。2024年2月4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传承文化,弘扬时代”实践队来到了德州市武城县陈公堤,寻访这座千年古堤的历史遗迹。

在鲁豫大地上,静卧着一条西起河南滑县,东至山东博兴,途经聊城、临清、德州等地的旧堤坝遗存,名为陈公堤。古堤已历经一千余年历史,绵延500余千米,高4~5米,顶宽6~8米,远望势若长虹,巍然壮观。陈公堤中的“陈公”一名出自北宋宰相、水力学家陈尧佐。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滑州(今河南省滑县)一带的黄河堤坝经千余年黄沙沉积与浊浪冲刷,岌岌可危,陈尧佐提出在汶河上游分流水势,以解决河道壅塞,后被朝廷采纳实施,方转危为安。北宋千禧三年(1019年),滑州再遭大险,陈尧佐创造出“木龙杀水法”,再次建造堤坝以防患于未然。

因陈尧佐在滑州筑堤防洪卓有成效,下游各州县吏民便纷纷沿用陈公之法,修筑堤坝防御水患。就这样坝岸相接、县县相连,一条巍巍长堤安然盘亘在大河河畔。因陈尧佐作为这条长堤的肇始者和开创者,百姓感念其惠民功德,故把这条千里长堤崇称为“陈公堤”。《宋史·陈尧佐传》记载:“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目前,除德州市武城县境内尚有一段保存完好的堤坝外,其余地区仅剩断断续续的沙土丘,或踪迹全无,令人惋惜。

现在的陈公堤变成了公路,公路纵横在陈公堤上,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道路。在寻访陈公堤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们也对青年们进行了访问。生活在陈公堤附近的年轻人这样说:“小时候大家都说‘堤下’,长大后才知道是‘陈公堤下’,原来著名的陈公堤就在这。”而未见过陈公堤的年轻人表示:“总是听说‘陈公堤’,却没亲眼见过。原来它已经有千年历史了!”经过与实践队员的交流后,青年们纷纷表示会更尽心的去了解当地的历史遗迹,生在其下而不知的确不应该。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了解到了千年古堤陈公堤的历史与古人的智慧,同时加强了实践队员们传承文化的决心,历史不应当被忘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47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佳俊摄中国青年网巢湖7月5日电(通讯员孙燕)6月29日,巢湖学院“乡意浓农服务团”社会实践小队前往滁州市凤阳县宫塘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开展期间,团队成员在街……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中国青巢院年网巢湖7月4日电(通讯员孙燕)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助力乡村振兴,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学工程院组建赴滁州市凤阳县乡村振兴实践团。自2023年6月29日起,团队……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中国青年网巢湖7月1日电(通讯员王佳俊)“节俭是道德的统一“奢侈是最大的罪恶”,严格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7月1日,巢湖学院“乡意浓浓志愿服务小队”……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中国青年网凤阳7月7日电(通讯员陈悦)为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深入农村生活,体味劳作的辛苦和果实的来之不易,提高农民生活水平。7月3日,巢湖学院赴滁州市凤阳县助农乡……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中国青年网7月7日电(通讯员周宇)以“农”为基,助“农”前行。为增强大学生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深入认识了解,6月29日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助农乡村振兴团来到凤阳县官塘小镇了解农产……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中国青年网凤阳7月7日电(通讯员袁皖君)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承载着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土壤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之一……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中国青年网巢湖7月7日电(通讯员孙燕)为了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引导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做实事。2023年6月29日至7月5日巢湖学院“乡意浓农服务团”助农实践小队前往滁州市凤阳县进行为……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中国青年网滁州7月7日电(通讯员袁皖君)农业是国家的根基,是人类生存的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