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寻竹非遗”社会实践队——泰山皮影,一段手艺人对文化传承的细水长流
皮影起源于先秦,在《史记》中就有记载,在宋朝逐渐繁盛。而泰山皮影又有其独有的特色“十不闲”,即演唱、控制影人、奏乐等等均有一个人完成。听其唱,观其形,无一不透着泰山文化的深厚、古朴。如今,由范正安先生作为第六代传承人,保留了传统曲目并完善了“十不闲”技法。
怀揣着了解泰山皮影这一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的愿望,2月2日到2月3日,“寻竹非遗”社会实践队员在各地结合可用资源,走进学校、社区,开展泰山皮影宣传活动,希望通过这一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泰山皮影”。
活动开始前,实践队员前往泰安,观看制作并演绎泰山皮影,对其有了充足的了解与认识后。接着准备PPT、演讲稿并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曲目,与有关部门进行对接后,走进社区与学校,进行线下宣传活动。在讲解过程中,大家都听的全神贯注、积极回应,并在观影后发表了自己的感受。
通过实践队员在各地的宣传,这项被时间浇灌的艺术在各地埋下了种子,在每个人心里生根发芽。我们细细感受着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感受着一代代手艺人精益求精的追求与理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承载着泰山地域文化的泰山皮影,将自己的古朴厚重的延展至社会的角角落落,并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学习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中华文化发扬到更大的舞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48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